结肠腺癌是结肠癌常见病理类型,结肠癌包含多种病理亚型,二者在病理特征上有区别,结肠腺癌有腺管样结构等特征,结肠癌其他病理类型如黏液腺癌、未分化癌有各自形态表现;临床表现方面结肠腺癌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不同病理类型结肠癌表现有共性与差异;诊断均需病理活检,借助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辅助,治疗均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再根据情况进行综合治疗,不同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不同人群在治疗各环节有相应特点。
一、定义
1.结肠腺癌
结肠腺癌是结肠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属于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是结肠癌的具体病理学分型之一。好发于结肠的任何部位,尤其是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综合征可显著增加结肠腺癌的发病风险)、环境因素(高脂、低纤维饮食等)、肠道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等长期不愈的肠道炎症可能诱发结肠腺癌)等,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中均可发生,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有升高趋势,男性发病可能略高于女性等。
2.结肠癌
结肠癌是指源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大类结肠部位恶性肿瘤的统称,除了结肠腺癌外,还包括黏液腺癌、未分化癌等其他病理类型。其发病同样受上述多种因素影响,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发病情况与结肠腺癌有一定相关性,比如同样好发于中老年人等,不同病理类型的结肠癌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上都属于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性疾病范畴。
二、病理特征
1.结肠腺癌
显微镜下观察,结肠腺癌具有腺管样结构形成的特征,癌细胞排列成腺腔样,可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等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结肠腺癌腺管结构相对较明显,低分化者腺管结构不明显,细胞异型性高。其癌细胞的形态、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等。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可能存在特定基因的突变,如APC基因、KRAS基因等的突变与结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腺癌其基因变异情况有一定差异,高分化者相对可能某些关键基因的突变程度较轻等。
2.结肠癌
除了腺癌外,其他病理类型的结肠癌有不同表现,黏液腺癌可见大量黏液湖,癌细胞漂浮其中;未分化癌癌细胞呈片状或团块状分布,细胞较小,形态较一致等。不同病理类型的结肠癌在组织学形态上有明显区别,这也是病理诊断时区分不同结肠癌类型的重要依据。
在分子特征方面,不同病理类型的结肠癌基因改变各有特点,比如黏液腺癌可能有其独特的基因变异谱,未分化癌也有相应区别于腺癌的分子异常情况等,但总体来说结肠癌包含多种病理亚型,其病理特征因具体亚型不同而有差异。
三、临床表现
1.结肠腺癌
早期结肠腺癌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量一般不多)、腹痛(多为隐痛,部位不确切)、腹部肿块(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等表现。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腺癌可能在临床表现出现的早晚及严重程度上有一定差异,低分化的结肠腺癌相对病情进展可能更快,症状出现可能更迅速且严重。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患结肠腺癌时可能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中青年患者可能相对更易出现较典型的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男性和女性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差异,但受生活方式等影响,有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病后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长期吸烟饮酒者患结肠腺癌后可能全身状况影响更明显等,有肠道慢性病史者可能症状与基础病有叠加情况。
2.结肠癌
不同病理类型的结肠癌临床表现有一定共性,但也有差异。比如黏液腺癌患者可能黏液便相对更明显,未分化癌病情进展往往更快,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等)。总体来说,结肠癌常见症状包括上述结肠腺癌的类似表现,但由于病理类型不同,具体表现的侧重点可能有别。在年龄方面,老年人患结肠癌时更要注意与其他老年常见疾病鉴别,因为症状可能不典型;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性别患者的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病情发展及对治疗的耐受性等;有不良生活方式的结肠癌患者可能预后相对更差,有基础病史者如糖尿病等可能在结肠癌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要更综合的管理等。
四、诊断方法
1.结肠腺癌
影像学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腺癌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能清晰看到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对于高、中、低分化的结肠腺癌都可通过结肠镜活检确诊。
腹部CT检查可了解结肠腺癌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情况,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腺癌在CT影像上可能有不同表现,低分化者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能更明显等。
磁共振成像(MRI)对结肠腺癌的诊断也有帮助,尤其是对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的显示有时比CT更具优势,在判断肿瘤分期等方面有一定价值。
实验室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对结肠腺癌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等有一定意义,但是其特异性不高,高分化的结肠腺癌患者血清CEA升高可能相对低分化者更不明显等,不同患者因个体差异血清标志物水平会有不同。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血清标志物水平可能受其他老年病影响而出现波动,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在监测血清标志物时要更密切且结合基因检测等其他手段。
2.结肠癌
病理诊断:最终确诊都依赖病理活检,通过结肠镜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来明确是哪种病理类型的结肠癌。不同病理类型的结肠癌在病理诊断时依据各自的组织学特征进行区分,比如黏液腺癌找到黏液成分即可确诊等。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与结肠腺癌类似,也需要借助结肠镜、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情况,通过血清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及病情评估。但不同病理类型的结肠癌在影像学上可能有其相对特征性表现,比如未分化癌可能在CT上显示肿瘤边界不清等,在实验室检查方面,不同病理亚型的结肠癌血清标志物变化可能有差异,需要医生综合分析判断。在特殊人群方面,如儿童患罕见的结肠癌病理类型时,诊断方法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尽量选择对儿童损伤小且能明确诊断的检查手段等。
五、治疗原则
1.结肠腺癌
手术治疗:是结肠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部位、分期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等。对于高分化的结肠腺癌,如果肿瘤处于早期,手术切除效果往往较好,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低;低分化的结肠腺癌可能需要更广泛的手术切除范围,且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在不同年龄患者中,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需要评估,要选择对老年患者创伤相对较小且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手术方式;女性患者在手术时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如盆腔解剖等情况对手术操作的影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手术前要将基础疾病控制在较好状态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综合治疗: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等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放疗等。高分化结肠腺癌如果分期较早,辅助治疗可能相对可选;低分化者往往需要更积极的综合治疗。化疗药物的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年龄较小的患者(但结肠腺癌较少发生在儿童,若罕见情况发生,要严格根据儿童身体耐受等情况选择合适化疗方案且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女性患者在化疗时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对其生理及心理的影响等。
2.结肠癌
手术:同样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具体病理类型及分期选择手术方式,比如黏液腺癌患者手术范围的确定要考虑黏液腺癌容易侵犯周围组织的特点等。对于未分化癌,手术时可能需要更彻底的切除以降低复发风险。在特殊人群手术方面,老年结肠癌患者手术要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儿童结肠癌患者(罕见情况)手术要遵循儿科手术的安全原则,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及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综合治疗:术后综合治疗根据病理类型及分期进行,不同病理亚型的结肠癌对化疗、放疗等的敏感性有差异,比如未分化癌可能对某些化疗药物相对不敏感,需要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年龄较大的患者在综合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女性患者要考虑化疗等对生殖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等,进行心理支持等人文关怀也很重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