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是否严重需根据息肉类型大小数量及病理特征判断,多数为良性,少数有癌变风险需积极处理。

胃肠息肉是胃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按病理可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多因炎症刺激引起,直径小于1厘米时恶变概率极低,定期复查即可;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属于癌前病变,随着时间推移癌变风险会逐渐升高,直径越大数量越多癌变概率越高。此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患者,胃肠息肉数量多且癌变风险极高。
发现胃肠息肉后,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内镜下切除或定期随访,切除后的息肉需做病理检查,如果为良性且切除干净,定期复查即可;如果已出现癌变迹象,需进一步治疗,因此及时发现并规范处理可有效降低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