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息肉有癌变风险,但风险低于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与息肉类型、大小、数量及炎症持续时间密切相关,需定期监测。

炎症性肠息肉多由慢性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增生形成,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患者,主要分为淋巴性息肉、炎症性纤维性息肉、假息肉等类型。
其中假息肉因肠道黏膜反复炎症、修复,可能出现不典型增生,长期发展有癌变可能,尤其是病史超过10年、息肉直径超过1cm、数量较多或合并重度不典型增生时,癌变风险显著升高;淋巴性息肉、炎症性纤维性息肉癌变风险较低。
临床对于炎症性肠息肉,需在控制肠道炎症的基础上,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监测息肉大小、形态变化,如果发现息肉增大、数量增多或存在不典型增生,需及时进行内镜下切除,降低癌变风险,避免发展为结直肠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