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息肉严重程度取决于类型、大小、数量,多数良性息肉不严重,但部分有癌变风险需重视;并非所有胃肠息肉都需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干预。

胃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一般不严重,直径较小且无癌变倾向的,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胃肠镜观察变化即可;但如果息肉较大或引起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需及时切除。
肿瘤性息肉,如胃腺瘤、结直肠腺瘤等,虽本身是良性,但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直径>2cm的腺瘤或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癌变概率更高,属于较严重的情况,一旦发现需尽早通过内镜下切除,防止恶变。
此外,家族性息肉病患者,胃肠内会出现大量腺瘤性息肉,如果不治疗,几乎100%会癌变,病情严重,需早期干预并长期随访。
发现胃肠息肉后,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类型,结合大小、数量及患者症状,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治疗,同时定期复查,监测息肉变化,预防癌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