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出血可能是痔疮、肛裂、直肠息肉、肠炎或感染性腹泻、结直肠肿瘤等疾病的症状。

1.痔疮
内痔或混合痔是肛门出血常见原因,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血,血液鲜红且不与粪便混合,多因便秘、久坐或腹压增高导致肛周静脉曲张破裂。
2.肛裂
排便时肛门撕裂样疼痛伴鲜血,多见于便秘或硬便损伤肛管皮肤,出血量少但疼痛剧烈,便后可能持续灼痛。
3.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可能因摩擦或排便刺激导致无痛性出血,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若息肉较大或位置低,可能伴随黏液便。
4.肠炎或感染性腹泻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肠道炎症,导致黏液脓血便,伴腹痛、腹泻或发热,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
5.结直肠肿瘤
中老年人无痛性便血需警惕,血液可能暗红或混有黏液,伴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或贫血,早期易被误认为痔疮。
若肛门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剧烈腹痛、头晕乏力、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肛门指检、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日常需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久坐或用力排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