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常见的血管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可以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类型,不同类型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1.毛细血管瘤
多见于婴儿,常见类型为草莓状血管瘤。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鲜红色或紫红色斑块,边界清晰,形状不规则,类似草莓,表面呈颗粒状,质地柔软,按压可褪色,松开后迅速恢复原色。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可随婴儿成长逐渐增大。
2.海绵状血管瘤
位置较深,多位于皮下或肌肉内。皮肤表面可能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轻微隆起。触摸时质地柔软,有弹性,按压时体积可缩小,松开后恢复原状。若瘤体较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疼痛、功能障碍等。
3.蔓状血管瘤
由动脉和静脉直接交通形成,常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表现为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可触及搏动感,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皮肤溃疡、出血等症状。
发现血管瘤后,应避免自行挤压、抓挠,防止破裂出血。若血管瘤生长迅速、位置特殊或出现疼痛、溃疡等异常,需及时就医,进行超声、CT等检查,以明确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