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和异常子宫出血,可通过周期规律性、出血量与性状、伴随症状、与排卵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区分。
1.周期规律性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经期持续3-7天,出血量约20-60ml。若周期<21天(频繁出血)或>35天(稀发出血),或经期超过7天仍未干净,可能为异常子宫出血。
2.出血量与性状
月经血通常为暗红色,含少量小血块及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若出血量骤增(1-2小时浸透整片卫生巾)、颜色鲜红或呈水样,或伴随大量血块(直径>2cm),需警惕异常出血。
3.伴随症状
月经来潮前可能伴有乳房胀痛、下腹坠胀等经前综合征,而异常子宫出血常无前驱症状,可能突发大量出血,或伴随头晕、乏力(贫血表现)、腹痛(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或感染)。
4.与排卵的关联性
月经通常与排卵相关,而异常子宫出血可能因无排卵、子宫内膜息肉、肌瘤或恶性肿瘤导致,可通过基础体温测定或性激素六项检测辅助判断。
若出现非经期出血、月经量异常增多或经期延长超过7天,需及时就医进行超声、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检查,排除子宫内膜增生、癌变等严重疾病,切勿自行服用止血药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