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疼痛
疼痛为主要症状,较初表现为肛门周围持续性胀痛,活动、坐下或排便时疼痛加剧。若脓肿位置较深,疼痛可能为坠胀感,程度相对较轻,但持续存在。疼痛程度因脓肿大小、位置而异,小儿可能因疼痛而哭闹、烦躁不安,拒绝坐立。
2.肿胀
肛门周围可出现明显的肿胀,皮肤发红,触之有硬块。浅部脓肿皮肤红肿范围较局限,深部脓肿局部红肿可能不明显,但可伴有患侧臀部或会阴区弥漫性肿胀。
3.波动感
当脓肿形成一定时间后,可触及波动感,提示脓肿内有脓液积聚。浅部脓肿波动感较明显,深部脓肿波动感可能不典型,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检查判断。
4.破溃流脓
若脓肿未经及时治疗,可能自行破溃,流出黄色、稠厚的脓液。破溃后疼痛可暂时缓解,但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5.发热
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出现高热,且可能伴有寒战、乏力等症状。发热程度与脓肿的大小、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有肛周感染病史、肛瘘、肛裂等肛肠疾病的患者,发生肛门脓肿的风险较高,且症状可能更为复杂。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感染不易控制,全身症状可能更为严重。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