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分早期、中期、后期,早期行肌肉等长收缩、腕关节和手指活动;中期做骨折部位邻近关节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后期进行肩关节全方位活动、力量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各阶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康复训练以促进恢复和功能重建。
腕关节、手指活动:可进行腕关节的屈伸以及手指的屈伸、握拳等活动。比如腕关节缓慢屈伸,手指从完全伸展到完全握拳反复进行,每天活动次数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这有助于维持上肢远端关节的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同时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发生。儿童患者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家长需协助并监督,确保动作轻柔;老年患者则要缓慢进行,避免因关节退变等原因导致活动时疼痛加剧。
中期(伤后3-6周)
骨折部位邻近关节活动:在骨折稳定的情况下,逐步增加骨折部位邻近关节的活动范围。例如,肱骨骨折患者可在医护人员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后,开始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逐渐增加,避免暴力活动。通过这些关节活动,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为后期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打下基础。儿童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可适当加快活动幅度增加的速度,但仍需在安全范围内;老年患者则要根据骨折愈合及自身关节情况谨慎增加活动幅度,防止因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骨折再移位或关节损伤。
肘关节屈伸活动:重点进行肘关节的屈伸练习,可坐在床边,上臂固定,forearm自然下垂,利用身体重量或借助外力缓慢屈伸肘关节,每次活动到最大幅度时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此活动有助于恢复肘关节的正常功能,因为肱骨骨折后肘关节长时间制动容易导致屈伸受限,通过针对性练习可改善。儿童患者在进行肘关节屈伸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疼痛及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停止;老年患者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防止引起疼痛和损伤。
后期(伤后6周以上)
肩关节全方位活动:进行肩关节的全方位活动,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例如,患者可站立位,患肢进行画圈动作,从小圈逐渐过渡到大圈,每天进行2-3次,每次10-15分钟。通过全方位活动,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使肩关节能够灵活运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儿童患者在进行肩关节全方位活动时,要鼓励其积极参与,但要注意活动强度和幅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肩关节退变等情况,活动时要更加缓慢、轻柔,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肩关节功能训练。
力量训练:进行上肢力量训练,可使用哑铃等器械进行轻度的抗阻训练。比如手持小重量哑铃进行屈肘、伸肘等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通过力量训练增强上肢肌肉力量,使骨折愈合后患肢能够更好地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和承重能力。儿童患者应选择适合其年龄和力量的小重量器械,在家长和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肌肉力量情况选择合适重量的器械,避免因力量训练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或引起关节疼痛。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衣、洗脸、梳头、持物等练习,模拟日常的生活场景,让患者逐步恢复患肢的日常功能。例如,练习用患肢穿衣,先从简单的衣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衣物。通过这些训练,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适应正常的生活节奏。儿童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时,家长要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鼓励其独立完成一些简单动作;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身体协调性下降等问题,在进行这些训练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医护人员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