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会引发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急性肾损伤、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问题,感染方面患者因免疫等因素易感染且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差异;血栓栓塞因血液高凝常见不同部位,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影响;急性肾损伤与多种原因有关,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不同风险;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会致不良后果,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相应影响。
年龄因素: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比成人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和预防。
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居住环境拥挤等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应建议患者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等。
病史影响:既往有反复感染病史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再次发生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感染的监测和预防措施。
血栓、栓塞并发症
相关情况: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主要是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抗凝血酶Ⅲ从尿中丢失,以及血小板功能亢进等因素导致。常见的血栓、栓塞部位有肾静脉血栓,表现为腰痛、血尿等;肺栓塞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下肢静脉血栓则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研究发现,肾病综合征患者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约为10%-50%。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该并发症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较为常见,需要重视。
生活方式:长期卧床、活动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加重血液高凝状态,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应鼓励患者适当进行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病史影响: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再次发生的风险会升高,在治疗中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抗凝等预防措施。
急性肾损伤
相关情况: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肾间质水肿、大量蛋白尿导致肾小管堵塞等原因引起急性肾损伤。患者可出现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表现。一些研究显示,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肾损伤。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患者相对更易发生急性肾损伤,儿童的肾脏代偿功能相对较弱,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肾脏功能本身也有一定程度的减退,所以需要特别关注这两个年龄段患者的肾功能变化。
生活方式:过度限制水分摄入等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有效血容量不足,从而诱发急性肾损伤,应指导患者合理摄入水分,保持体液平衡。
病史影响:既往有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更高,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相关情况:肾病综合征时肝脏合成白蛋白增加,但由于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常出现低蛋白血症。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升高。长期的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可导致机体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不良后果。有研究发现,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约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患者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
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过多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应建议患者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控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等,同时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病史影响:既往有代谢性疾病病史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可能更难纠正,需要综合考虑原发病和肾病综合征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