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可能出现多种后遗症,包括神经损伤相关的神经根损伤(不同节段受损表现不同,复杂病史患者风险高)、脊髓损伤(较少见但后果严重,老年患者恢复困难);硬膜外血肿形成(压迫脊髓神经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风险高);感染相关的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风险高)、椎管内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易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对年轻患者长期影响大,需长期随访);术后腰椎不稳定(与手术组织切除范围、患者基础条件有关,老年患者风险相对高,需康复措施维持稳定性)。
神经根损伤:手术中可能因操作不当损伤神经根,不同节段神经根受损表现不同,如腰神经根受损可能导致下肢相应区域的感觉减退(如小腿外侧等区域)、肌力下降,影响下肢的运动功能,使患者行走无力等。有研究表明,在腰椎管狭窄手术中,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约为一定比例(具体比例因不同研究和手术方式有差异,例如有的研究报道约1%-5%左右),这与手术视野暴露、器械操作等因素相关,对于有复杂病史(如既往有腰椎手术史导致解剖结构粘连等情况)的患者,神经根损伤风险可能更高。
脊髓损伤:虽然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较为严重,可导致下肢不同程度的瘫痪、二便功能障碍等。脊髓损伤的发生与手术中对脊髓的直接压迫、牵拉等有关,比如在严重椎管狭窄伴有脊髓明显受压变形的情况下,手术操作时对脊髓的扰动可能增加脊髓损伤风险,老年患者由于脊髓本身可能存在一定退变等因素,发生脊髓损伤后恢复相对更困难。
硬膜外血肿形成
术后可能出现硬膜外血肿,这会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如下肢疼痛、肌力下降、感觉异常等。其发生与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患者自身凝血功能异常等有关,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风险会增加,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变化,如出现下肢突发的剧烈疼痛、肌力迅速下降等情况,要高度怀疑硬膜外血肿可能,需及时处理。
感染相关后遗症
切口感染:手术切口可能发生感染,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有分泌物等,严重时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导致延期愈合甚至不愈合。感染的发生与手术部位的污染情况、患者自身抵抗力等有关,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术后切口感染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等基础情况来降低感染风险。
椎管内感染:较为严重的情况是椎管内感染,如硬膜外脓肿等,可引起发热、头痛、颈项强直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椎管内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菌观念执行是否严格等有关,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更容易发生椎管内感染,一旦发生需要进行积极的抗感染及相应的手术清创等治疗。
邻近节段退变加速
腰椎管狭窄手术可能导致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加速,进而引起相应节段的疼痛等症状。这是因为手术改变了腰椎原有的应力分布等,使得邻近节段的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等发生变化,长期来看可能导致邻近节段出现椎管狭窄等退变情况,对于年轻患者,由于其腰椎未来的使用年限较长,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可能带来更长期的影响,需要在术后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腰椎活动和姿势等。
术后腰椎不稳定
手术去除部分腰椎结构后,可能导致腰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出现术后腰椎不稳定,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这与手术中切除的组织范围、患者自身腰椎的基础条件等有关,老年患者本身腰椎骨质可能存在疏松等情况,术后腰椎不稳定的风险相对较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康复措施来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如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腰背肌锻炼等,但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