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可通过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判断。症状有颈肩痛、上肢麻木无力、头晕头痛、下肢异常等;体征检查包括压痛点检查、上肢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等,不同人群判断时需考虑各自特点,如中老年、不良生活方式人群及特殊人群孕妇、儿童等有不同表现。
一、症状表现判断
1.颈肩痛:多数颈椎病患者会出现颈肩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头枕部或上肢,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刺痛等。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颈部周围的神经、肌肉等组织所致。例如,长期低头工作的人群,由于颈椎长期处于前屈位,容易引发颈肩部肌肉劳损,进而出现疼痛症状。
2.上肢麻木无力:部分患者会感觉上肢麻木,手指不灵活,严重时可出现上肢无力,甚至持物掉落。这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比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常出现上肢放射性麻木、无力,随着病情进展,麻木无力症状可能会加重。
3.头晕头痛:有些颈椎病患者会有头晕、头痛症状,头晕可表现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头痛多为枕部、顶部或颞部疼痛,可为胀痛、刺痛等。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导致椎动脉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头痛症状。例如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常伴有头晕、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
4.下肢异常: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症状,如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下肢麻木、僵硬,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压迫脊髓,影响脊髓的正常传导功能。
二、体征检查初步判断
1.压痛点检查:用手指按压颈部,寻找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多在患侧颈部棘突旁、肩胛骨内上角等部位。如果在这些部位按压时患者出现疼痛加重,提示可能存在颈椎病变。例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相应神经根分布区域的压痛点可能会有明显疼痛反应。
2.上肢牵拉试验:医生一手握住患者患侧手腕,另一手扶住患者头部,将患者头部向相反方向牵拉。如果患者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加重,即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刺激,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椎间孔挤压试验:患者取坐位,头向患侧倾斜,医生双手交叉放在患者头顶,向下按压。若患者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说明椎间孔受压,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需专业医疗人员操作)
1.X线检查: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间隙宽度、椎体骨质增生等情况。正常颈椎生理曲度呈前凸,若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或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提示可能有颈椎病。例如,长期低头工作的人群,通过X线检查可能发现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的骨性结构,如椎体、椎间盘、椎管等情况。可发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等病变。对于判断颈椎病变的具体部位和程度有重要价值。
3.MRI检查:对颈椎软组织结构如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等显示更为清晰,能早期发现脊髓、神经根等组织的病变情况。例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通过MRI检查可明确脊髓受压的程度和部位。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判断颈椎病时可能有不同表现。例如,中老年人群由于颈椎退变,更容易出现颈椎病相关症状;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颈椎病的风险较高;有颈部外伤史的人群,更应警惕颈椎病的发生。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在判断颈椎病时需特别注意检查方法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孕妇一般避免过多进行X线等有辐射的检查,儿童则需谨慎选择可能影响发育的检查方式,主要通过详细的症状询问和简单的体格检查初步筛查,必要时再考虑相对安全的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