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肩关节周围组织退变(年龄增长及性别差异影响)、肩部慢性劳损(生活方式及不良姿势影响)、肩部外伤(急性外伤后处理不当及慢性积累性外伤影响)、全身性疾病影响(神经系统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影响)。
一、肩关节周围组织退变
1.年龄因素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组织会发生退变。一般40岁以后,这种退变逐渐明显,50岁左右达到高峰。例如,肌腱的弹性和强度下降,关节囊的柔韧性降低,使得肩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受到影响,更容易引发肩周炎。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是肩周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机能都在自然衰退。
2.性别差异影响:在相同年龄段,女性相对男性更易患肩周炎。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变化有关,比如更年期前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代谢等,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的退变速度相对男性更快,从而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
二、肩部慢性劳损
1.生活方式影响: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的人群,如从事需要反复肩关节外展、上举、内旋等动作的工作者,像画家、打字员、羽毛球运动员等。这些人群由于肩关节长时间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不断受到牵拉、磨损,容易导致慢性损伤,进而引发肩周炎。例如,羽毛球运动员频繁的挥拍动作,会使肩关节周围的肩袖等组织反复受到应力刺激,长期下来就增加了肩周炎的发病概率。
2.不良姿势影响: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不良姿势的人群,会使肩关节长期处于前屈、内收的姿势,导致肩关节周围肌肉失衡,肩峰下间隙变窄,组织受到挤压,容易引起慢性炎症,逐渐发展为肩周炎。比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的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血液循环不畅,代谢产物堆积,容易引发肩周炎相关的病理改变。
三、肩部外伤
1.急性外伤后处理不当:肩部受到急性外伤,如骨折、脱位等,如果在受伤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充分的康复,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纤维化等。例如,肩部骨折后长时间固定,会使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等组织发生挛缩,活动度降低,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如果骨折后固定时间过长,没有按照康复计划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肩关节周围组织就会因为缺乏运动而发生粘连,进而引发肩周炎。
2.慢性积累性外伤:长期的肩部轻微外伤,如反复的小范围扭伤等,虽然每次损伤都不严重,但多次积累也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损伤修复异常,最终引发肩周炎。例如,一些从事需要频繁肩部小幅度活动工作的人,虽然每次的外伤很轻,但长期积累下来,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逐渐加重,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就可能发展为肩周炎。
四、全身性疾病影响
1.神经系统疾病: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等,会影响肩部神经的传导,导致肩部肌肉的神经营养和功能异常。颈椎病时,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支配肩部的神经,引起肩部肌肉的痉挛、萎缩等,进而影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颈椎病患者由于神经受压,肩部肌肉得不到正常的神经调节,肌肉力量下降,关节活动受限,容易发生肩周炎。
2.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患肩周炎的概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影响肩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容易引发炎症反应,而且糖尿病患者的胶原代谢异常,会使肩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弹性降低,容易发生粘连,从而增加肩周炎的发病可能性。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更加注意肩部的保养,预防肩周炎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