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后需从休息与体位、呼吸管理、疼痛管理、饮食营养、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护理。休息时选舒适体位,儿童防过度哭闹运动,老人防翻身急促;呼吸管理包括有效咳嗽咳痰(儿童家长助拍背,老人用祛痰药)和呼吸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依自身调整);疼痛管理有非药物镇痛(心理疏导,儿童家长安抚,老人关心理状态)和药物镇痛(儿童谨慎用,老人注意药物影响);饮食要均衡营养(儿童保证生长需求,老人易消化)并补充水分;病情观察要留意局部(儿童老人轻柔观察)和全身(防气胸血胸,儿童老人重视呼吸循环变化)。
呼吸管理
有效咳嗽咳痰: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防止肺部感染。咳嗽时可双手适当按压骨折部位,减少咳嗽引起的骨折处疼痛。具体方法是深吸气后屏气3秒左右,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液排出。儿童由于咳嗽反射较弱,家长可帮助其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从下往上、从外往内轻拍背部。老年人咳嗽咳痰能力相对较差,除了拍背辅助外,还可遵医嘱使用祛痰药物辅助排痰,但要注意药物对老年人肝肾功能的影响。
呼吸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每次深呼吸尽量达到最大幅度,缓慢吸气后缓慢呼气,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3-4次。深呼吸有助于维持胸廓活动度,预防肺部并发症。儿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强迫过度呼吸导致不适。老年人锻炼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锻炼强度和时间,避免因过度锻炼引起疲劳。
疼痛管理
非药物镇痛:可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因为紧张可能加重疼痛感知。比如与患者交流轻松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对于儿童,家长要给予安抚,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帮助减轻疼痛带来的不安。老年人疼痛感知可能相对不敏感,但也需关注其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关心和安慰。
药物镇痛:若疼痛较剧烈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但儿童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除非疼痛极其剧烈且经评估非药物方法无法缓解时才考虑谨慎使用镇痛药物,且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镇痛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等,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
饮食营养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蛋白质有助于骨折修复,维生素利于身体恢复,钙能促进骨骼愈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满足骨骼生长和骨折修复的需求。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饮食要易于消化,可适当增加食物的烹饪软烂程度,但要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
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饮水量,防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儿童要注意随时补充水分,避免因水分不足导致痰液黏稠难以排出。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饮水,避免一次饮水过多引起不适。
病情观察
局部情况观察:密切观察骨折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等情况,定期查看胸部皮肤状况。如果发现骨折部位肿胀加剧、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渗血增多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观察时要注意轻柔,防止损伤皮肤。老年人皮肤弹性下降,观察时动作要轻柔,同时关注骨折部位与周围皮肤的关系变化。
全身情况观察:留意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表现,因为肋骨骨折可能导致气胸、血胸等并发症。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要立即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如让患者取半卧位、吸氧等,并尽快送往医院。儿童出现呼吸困难时要高度重视,因为儿童呼吸系统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迅速。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肺功能减退,肋骨骨折后更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