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疼痛综合征,病因包括本身病变和周围组织压迫,症状为沿走行区域放射性疼痛等,体征检查直腿抬高试验等阳性,诊断需结合多种检查并与梨状肌综合征等鉴别;腰椎间盘突出因退变等致髓核突出,多见于20-50岁,症状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等,体征检查有腰椎曲度改变等,影像学检查是重要依据,需与腰椎管狭窄等鉴别,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和鉴别要点有差异。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原因,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见于20-50岁的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久站、腰部外伤史等是常见的诱发因素,有腰椎间盘退变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
症状表现
坐骨神经痛:主要症状为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域的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臀部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放射,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酸痛等。行走、活动、咳嗽、打喷嚏等动作可能会使疼痛加剧,一般无腰部明显的固定疼痛点,但坐骨神经走行部位有明显的压痛。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症状表现差异不大,生活方式不健康者疼痛可能更频繁,既往有坐骨神经痛病史者疼痛发作时症状可能更典型。
腰椎间盘突出:典型症状是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可位于下腰部正中或偏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与坐骨神经痛类似,从臀部向下肢放射。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等马尾神经受压表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略有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等,女性在孕期由于腰部负荷增加可能使症状加重,长期弯腰工作者腰部疼痛症状往往更突出。
体征检查
坐骨神经痛:体格检查时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即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时诱发疼痛,此外,坐骨神经牵拉试验等也可出现阳性表现。影像学检查方面,坐骨神经本身的病变可能在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发现异常,如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而由周围组织压迫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可能在腰骶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中发现压迫因素,但有时可能无明显腰椎病变。不同年龄患者的体征检查结果在准确性上可能因身体状况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患者肌肉萎缩等情况可能影响直腿抬高试验结果的判断。
腰椎间盘突出:体格检查可见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如变直或侧凸,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下肢肌肉力量减弱、感觉减退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依据,CT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等,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更准确地观察椎间盘与神经组织的关系,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会因腰椎退变程度不同而有差异,女性孕期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可能使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表现更复杂。
诊断鉴别
坐骨神经痛:主要依据症状特点及相关检查,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的起始、放射部位等情况,结合体格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腰骶部影像学检查等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疼痛的疾病,如梨状肌综合征等,梨状肌综合征也可出现臀部及下肢疼痛,但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可与之鉴别。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诊断流程基本一致,但在儿童患者中需特别注意排除先天性神经发育异常等罕见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需与腰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腰椎肿瘤等疾病鉴别。腰椎管狭窄多有间歇性跛行,影像学检查可见椎管狭窄;腰椎结核常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结核菌素试验等有助于鉴别;腰椎肿瘤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占位性病变。不同年龄患者的鉴别要点有所不同,老年患者需重点排除肿瘤性病变,儿童患者则要警惕先天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