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便秘是由特定基础疾病、药物等因素引起且有明确病因可寻的便秘情况,其常见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如肠道疾病中的肠梗阻、肠道炎症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中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药物因素(如抗抑郁药、钙离子拮抗剂)、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以及其他因素(如妊娠、长时间卧床)。
一、继发性便秘的定义
继发性便秘是指由特定的基础疾病、药物等因素引起的便秘情况,是相对于原发性便秘而言的,它有明确的病因可寻。
二、常见的继发性便秘原因
(一)疾病因素
1.肠道疾病
肠梗阻: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如肠粘连、肠道肿瘤等。肠道梗阻时,粪便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导致排便困难,引起便秘。例如,肠道肿瘤可占据肠道空间,使肠腔狭窄,影响粪便的通行。对于儿童来说,先天性肠道畸形也可能导致肠梗阻进而引起继发性便秘,先天性肠道畸形如先天性巨结肠,是由于结肠远端肠管持续痉挛,造成功能性肠梗阻,近端结肠扩张、肥厚,从而出现便秘症状。
肠道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在女性患者中,炎症性肠病可能因自身免疫等因素影响肠道功能,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患病,儿童也可能患炎症性肠病相关的继发性便秘。
2.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机体代谢率降低,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发便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体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更容易出现继发性便秘。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肠道的神经支配,导致肠道蠕动减慢。长期高血糖状态还可能影响肠道内环境,进而引起便秘。糖尿病患者中,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病程等因素相关,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肠道自主神经病变相关的继发性便秘。
(二)药物因素
抗抑郁药:某些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引起便秘副作用。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它们可能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等机制抑制肠道蠕动,导致便秘发生。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一些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后可能会出现继发性便秘,特别是长期服用的患者。
钙离子拮抗剂:常用于高血压等疾病治疗的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可能会引起肠道平滑肌松弛,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发便秘。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由于本身可能存在肠道功能减退的情况,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后更易出现继发性便秘。
(三)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反射。例如,脑卒中导致大脑对肠道的神经调控异常,使得肠道蠕动减慢,引起便秘。在中老年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不同性别患者都可能发生,脑卒中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会影响便秘的发生情况。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包括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导致便秘。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和女性均可患病,随着病情的进展,便秘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
(四)其他因素
妊娠:女性妊娠期间,增大的子宫会压迫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同时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从而引起便秘。在妊娠中晚期,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孕妇需要注意通过调整饮食等方式来预防和改善继发性便秘。
长时间卧床:长期卧床的患者,如因外伤、疾病等原因需要长期卧床的人群,由于活动量减少,肠道蠕动会减慢,容易发生便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长时间卧床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例如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加强腹部按摩等措施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继发性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