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内在因素有遗传及免疫系统状态,外在因素包括接触性、吸入性、食物性过敏原及环境因素如温湿度变化、紫外线照射等,不同人群受影响情况各异,儿童、老年人等有不同特点。
一、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过敏体质的人群,个体患皮肤过敏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某些遗传性的过敏综合征可能使皮肤更容易对外界刺激产生过敏反应。这是因为基因决定了个体的免疫系统特性,遗传因素会影响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识别和反应方式。儿童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皮肤过敏的概率相对较高,因为他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相关的基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皮肤过敏。
2.免疫系统状态: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容易引发皮肤过敏。例如,当机体处于免疫失衡状态,如Th1和Th2细胞失衡,Th2细胞占优势时,就容易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在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下,免疫系统的稳定性被打破,皮肤过敏的发生风险也会升高。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皮肤过敏的发生率可能会相对增加。他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和应对过敏原的能力下降,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症状。
二、外在因素
1.接触性过敏原
植物性过敏原:某些植物的花粉、叶、茎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例如,豚草花粉,当人体接触到豚草花粉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红斑等症状。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儿童和过敏体质的人更容易因接触植物性过敏原而发生皮肤过敏。
动物性过敏原:如动物的毛发、皮屑、唾液等。宠物身上的毛发和皮屑是常见的动物性过敏原,接触后可能引起皮肤过敏。饲养宠物的家庭中,儿童如果经常与宠物接触,就有较大的概率因接触动物性过敏原而出现皮肤过敏症状。
化学性过敏原:许多日常用品中含有化学性过敏原,如化妆品中的香料、防腐剂,洗涤剂中的某些化学成分等。长期使用含有过敏原的化妆品可能会导致面部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女性由于使用化妆品的频率较高,相对男性更容易因化学性过敏原导致皮肤过敏。
2.吸入性过敏原:空气中的灰尘、霉菌孢子、尘螨等都属于吸入性过敏原。尘螨主要存在于灰尘中,尤其是床垫、枕头、沙发等地方。当人们吸入含有尘螨的空气时,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尘螨更容易滋生,过敏体质的人群在这样的环境中患皮肤过敏的风险会增加。
3.食物性过敏原:一些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食用这些食物后,免疫系统会对其中的某些蛋白质成分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皮肤过敏,表现为皮肤红斑、风团、瘙痒等。儿童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由于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对食物性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例如,婴儿可能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食用牛奶后出现皮肤过敏症状。
4.环境因素
温度和湿度变化:急剧的温度变化或过高、过低的湿度都可能引起皮肤过敏。例如,寒冷干燥的天气可能使皮肤水分流失,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更容易受到过敏原的刺激而过敏;而炎热潮湿的环境则有利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滋生,增加了皮肤过敏的风险。老年人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因为他们的皮肤保湿能力下降,在温度和湿度变化时,皮肤更容易出现过敏反应。
紫外线照射: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引发日光性皮炎。紫外线会损伤皮肤细胞,使皮肤的免疫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在夏季,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的人群,尤其是皮肤白皙、对紫外线敏感的人,更容易因紫外线照射而出现皮肤过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