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出血常见局部因素有鼻黏膜干燥、创伤、鼻部疾病,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表现为轻者鼻涕带血、重者大量出血伴相关症状;处理包括一般处理(坐位半卧位、捏鼻翼压迫)和局部处理(冷敷等,不止血就医);预防要保持鼻腔湿润、纠正不良习惯、合理饮食、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特殊人群(儿童)鼻出血时家长要冷静处理,关注情况,频繁或大量出血及时就医。
一、儿童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一)局部因素
1.鼻黏膜干燥:儿童鼻腔黏膜较薄嫩,若空气干燥,如秋冬季节室内空气湿度低,或儿童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鼻黏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例如在北方冬季,室内供暖后空气湿度下降,儿童鼻出血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
2.创伤: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发生鼻部创伤,如用手指挖鼻孔,会损伤鼻黏膜的毛细血管,导致出血;还有可能在玩耍时不慎碰撞到鼻部,引起鼻出血。
3.鼻部疾病:像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炎症性疾病,会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鼻黏膜的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鼻腔内的血管瘤、息肉等新生物也可能导致鼻出血。
(二)全身因素
1.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可引起鼻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鼻出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凝血机制,引发鼻出血。
2.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患儿可能因血压升高,导致鼻腔血管压力增大而破裂出血;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可能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也可能引发鼻出血。
3.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K等缺乏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增加鼻出血的风险。例如长期挑食、偏食的儿童,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
4.内分泌紊乱:在青春期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内分泌紊乱,导致鼻黏膜血管扩张,容易发生鼻出血。
二、儿童鼻出血的表现
儿童鼻出血时,轻者可能只是鼻涕中带血,重者则会大量出血,血液可从前鼻孔流出,也可能向后流入咽部,从而引起吞咽、咳嗽等症状。如果出血量较多,儿童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表现。
三、儿童鼻出血的处理方法
(一)一般处理
让儿童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这样可以防止血液流入咽部引起呛咳,同时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一般可起到止血作用。
(二)局部处理
可以用冷毛巾敷在儿童的额头或鼻部,通过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如果经过上述处理后仍不能止血,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采用局部填塞等方法进行止血。
四、儿童鼻出血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鼻腔湿润
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让儿童适量饮水,保持鼻黏膜的湿润。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可以在鼻腔内涂抹少量的凡士林等油剂,防止鼻黏膜干燥。
(二)纠正不良习惯
教育儿童不要用手指挖鼻孔,家长要监督儿童,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合理饮食
保证儿童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等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橙子、猕猴桃等),以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四)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如果儿童患有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儿童,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五、特殊人群(儿童)鼻出血的注意事项
儿童鼻出血时,家长要保持冷静,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处理过程中要防止其哭闹、挣扎,以免加重出血。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鼻出血的频率、出血量等情况,如果鼻出血频繁发生或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