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炎有初期类似感冒的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表现,确诊方法包括脑脊液检查(含常规和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颅CT和头颅MRI)、脑电图检查。脑脊液检查可通过压力、外观、细胞数等及病原学检测辅助诊断,头颅MRI对脑炎诊断价值高,脑电图可显示大脑电活动异常辅助诊断。
一、小儿脑炎的症状
小儿脑炎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不同年龄段小儿症状有所差异,但一般常见以下表现:
初期症状:多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易激惹等。例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起病初期体温可在38℃-39℃左右,同时伴有头痛,小儿可能会用手抓头来表达不适。
神经系统症状
颅内压增高: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这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还会有囟门饱满(多见于婴幼儿)、头围增大等表现。婴幼儿囟门未闭,颅内压升高时囟门会向外膨出,触摸有紧张感。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昏睡甚至昏迷。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定向力障碍,如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不认识身边的人等。例如,严重的脑炎患儿可能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对周围刺激没有明显反应。
惊厥:部分小儿会出现惊厥发作,表现为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等。这是由于脑炎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比如,在感染某些病毒后,小儿大脑神经细胞受到影响,容易引发惊厥。
脑膜刺激征:年长儿可出现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颈项强直表现为颈部肌肉僵硬,被动屈伸颈部时有抵抗感;克氏征是指患儿仰卧,膝关节屈曲成直角,然后伸展小腿,因屈肌痉挛,伸膝受限,小于135°时出现疼痛;布氏征是患儿仰卧,前屈其颈时发生双侧髋、膝部屈曲。
二、小儿脑炎的确诊方法
脑脊液检查
常规检查: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常规检查是确诊脑炎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脑炎患儿脑脊液压力会增高,外观可呈无色透明或浑浊。白细胞计数会明显增多,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数多在(10-500)×10/L,以淋巴细胞为主;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数可高达(1000-10000)×10/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通常会升高,糖和氯化物含量可正常或降低,细菌感染时糖含量降低较为明显。例如,化脓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可显著升高,糖含量明显降低。
病原学检查:进一步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病毒分离、特异性抗体检测等。通过对脑脊液中病毒的分离,可以明确是哪种病毒引起的脑炎,例如通过检测肠道病毒、疱疹病毒等的特异性抗体来确诊相应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脑炎,还可以进行细菌涂片和培养,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的涂片和培养,能明确病原菌,指导针对性治疗。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有助于发现脑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出血等情况,但对于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相对有限。不过,在脑炎病情较重时,头颅CT可以帮助排除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出血等。例如,当小儿脑炎合并有脑部占位性病变时,头颅CT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等。
头颅MRI:对脑炎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更早、更清晰地发现脑部的异常改变。脑炎患儿头颅MRI可表现为脑实质内片状或弥漫性异常信号,有助于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比如,病毒性脑炎患儿头颅MRI可能显示颞叶、额叶等部位有异常信号影。
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可以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脑炎患儿脑电图多有异常表现,可出现弥漫性慢波、尖波、棘波等异常波形。通过脑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大脑功能状态,辅助诊断脑炎,并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例如,在脑炎发病过程中,随着病情的变化,脑电图的异常波形也可能会有所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