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桡骨远端骨折后需进行固定与制动,无明显移位骨折用石膏或支具固定3-4周,有明显移位骨折先手法复位再固定,固定期间观察患肢情况;康复锻炼分早期(固定后1-2周手指屈伸)、中期(固定后3-6周腕关节适度活动)、后期(固定6周后加强腕关节力量和灵活性锻炼);生活护理包括休息时抬高患肢、保证饮食营养、避免不良姿势;要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一、固定与制动
右桡骨远端骨折后需及时进行有效的固定与制动,以促进骨折部位的稳定和愈合。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3-4周;而对于有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能需要先进行手法复位,然后再进行固定。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情况,如果出现手指肿胀、发紫、麻木等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固定装置。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固定时需注意固定的松紧度,儿童骨骼柔韧性好,固定不宜过紧,避免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皮肤松弛,要防止固定装置松动。
二、康复锻炼
1.早期锻炼(固定后1-2周)
骨折早期可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通过主动收缩和放松手指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例如,每天多次进行握拳、伸指动作,每次可做10-15组,每组持续5-10秒。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辅助进行手指活动,以增加趣味性;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2.中期锻炼(固定后3-6周)
当骨折部位有一定稳定性后,可逐渐增加腕关节的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但要注意活动幅度由小到大,避免暴力活动。可以进行腕关节缓慢的屈曲和伸展运动,每次活动10-15次,每天3-4组。此阶段儿童和老年人都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儿童要注重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锻炼,老年人要防止因关节灵活性下降而导致锻炼时受伤。
3.后期锻炼(固定6周后)
当骨折基本愈合后,可加强腕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锻炼。进行一些抗阻力的锻炼,如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还可以进行腕关节的全方位活动,包括较大幅度的屈伸、旋转等,以恢复腕关节的正常功能。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强度。
三、生活护理
1.体位调整
休息时应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可以在患肢下垫一个枕头,使手腕处于舒适的抬高位置。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睡觉时要注意避免压迫患肢,可采用合适的体位摆放;老年人要注意床铺的舒适度,确保患肢抬高的姿势能够持续保持。
2.饮食营养
骨折愈合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要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瘦肉、鱼类、蛋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有奶制品、豆制品、虾皮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来支持骨折愈合和身体生长;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下降,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吸收,可适当增加奶制品的摄入等。
3.避免不良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患侧手腕处于下垂或过度屈曲、伸展等不良姿势。例如,避免长时间用患侧手腕支撑身体、长时间玩手机等。儿童要注意纠正不良的用手习惯;老年人要注意在日常活动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确的肢体姿势。
四、定期复查
骨折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复查,一般在固定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等时间点进行X线检查,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通过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骨折是否有移位、愈合是否良好等情况,从而调整治疗方案和康复锻炼计划。不同年龄的患者复查的依从性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督促按时复查,老年人要重视复查,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