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肩周炎疼痛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辅助及功能锻炼。物理治疗包括急性期冷敷(注意儿童、老人差异)、热敷(注意糖尿病、儿童、老人差异)、专业人员按摩(注意骨质疏松老人、儿童差异);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功能锻炼有钟摆运动(注意儿童、老人差异)、爬墙运动(注意不同病情及儿童、老人差异)。
一、物理治疗缓解疼痛
(一)冷敷
1.原理及方法:在肩周炎急性发作期,冷敷可通过降低局部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来减轻疼痛,还能减少炎症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一般可使用冰袋,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要注意,不要让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可包裹毛巾后再冷敷,避免冻伤皮肤。对于儿童等皮肤较为娇嫩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冷敷时间和冰袋与皮肤的间隔。
2.年龄及人群差异:儿童皮肤薄嫩,冷敷时需更加谨慎,时间可适当缩短至10分钟左右,且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老年人皮肤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冷敷时也应注意温度和时间,防止因低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过度抑制,加重不适。
(二)热敷
1.原理及方法: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在热敷过程中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皮肤。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可能存在神经病变,对温度的感知不敏感,热敷时更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后难以愈合。
2.年龄及人群差异:儿童热敷时家长要做好温度把控,避免过热。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同样要注意温度,可先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确保不烫手后再进行热敷。
(三)按摩
1.原理及方法:专业的按摩可以放松肩部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但按摩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按摩的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按摩的部位主要包括肩部的斜方肌、三角肌等肌肉群,按摩时间一般每次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按摩时要特别注意力度,防止因骨骼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等不良后果。
2.年龄及人群差异:儿童一般不建议进行肩部按摩,除非是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非常轻柔的放松手法。老年人若有骨质疏松等疾病,按摩需谨慎,应选择经验丰富的按摩师,并告知其自身的健康状况。
二、药物辅助缓解疼痛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减轻炎症和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对于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优先采用物理治疗等非药物方法。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药物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后使用。
三、功能锻炼缓解疼痛
(一)钟摆运动
1.方法:身体前倾,患侧手臂自然下垂,以肩部为中心,做前后、左右的摆动运动,如同钟摆一样。每次摆动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这种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松肩部肌肉,减轻疼痛,且对身体条件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大多数肩周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进行。
2.年龄及人群差异:儿童进行钟摆运动时要注意幅度,避免过度用力。老年人若有平衡问题,可借助椅子等支撑物保持平衡后再进行运动,防止摔倒。
(二)爬墙运动
1.方法:面对墙壁站立,患侧手指沿墙壁缓缓向上爬行,尽量提高患肢的高度,然后再缓缓放下。每次可进行10-15次,每天3-4组。爬墙运动可以逐渐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减轻疼痛,但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缓慢、平稳,避免突然用力。对于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的患者,初始阶段可能无法完成正常的爬墙运动,可从较低的高度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2.年龄及人群差异:儿童进行爬墙运动时要根据其肩关节的发育情况调整难度。老年人由于关节退变等原因,运动时要更加缓慢,避免因用力不当导致肩部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