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骨折可通过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来判断。症状表现有疼痛、肿胀、畸形;体格检查包括压痛、活动受限、骨擦感或骨擦音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分别可从不同方面辅助判断膝盖骨折情况,不同人群在各检查及表现上有差异需注意。
一、症状表现判断
膝盖骨折后通常会有较为明显的症状表现。首先是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且在活动膝盖或按压时疼痛会加剧,这种疼痛往往比较难以忍受,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都可能感受到这种明显的疼痛刺激,比如经常运动的人在膝盖骨折时疼痛可能会更凸显其与平常运动损伤的不同。其次是肿胀,受伤的膝盖会迅速出现肿胀情况,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损伤后的炎性反应,肿胀程度可能因骨折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肿胀消退相对较慢,而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人可能肿胀反应相对更迅速但消退也可能相对快些。另外,畸形也是判断膝盖骨折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骨折移位明显,膝盖可能会出现反常的畸形外观,比如膝盖的形态与正常时相比发生了改变,这在不同人群中都能观察到,只是不同人群因身体结构等差异可能畸形表现的具体细节有别。
二、体格检查判断
1.压痛检查:医生会对膝盖周围进行详细的压痛检查,找到确切的骨折压痛部位。不同部位的压痛可能提示不同位置的骨折,比如膝盖前方的髌骨区域压痛明显可能提示髌骨骨折等,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骨骼结构和成人不同,压痛的敏感部位及表现可能需要更细致的判断,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特点对压痛感知和表现的影响。
2.活动受限检查:让患者尝试活动膝盖,会发现膝盖的活动范围明显受限。正常情况下膝盖可以进行屈伸等活动,而骨折后由于疼痛、骨折端的阻挡等原因,患者无法正常进行这些活动,不同年龄的人群活动受限的程度不同,比如老年人本身关节活动度可能就相对较差,在膝盖骨折时活动受限可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重,而儿童可能因为疼痛等原因拒绝活动膝盖来配合检查。
3.骨擦感或骨擦音检查:医生会适当轻柔地触碰或移动受伤的膝盖部位,若能感觉到骨擦感或听到骨擦音,这高度提示有骨折存在。但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加重患者的损伤,不同人群在检查骨擦感或骨擦音时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谨慎操作,比如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在检查时更要轻柔,防止造成二次损伤。
三、影像学检查判断
1.X线检查:是初步判断膝盖骨折常用的影像学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膝盖骨骼的形态,是否有骨折线、骨折的部位以及骨折的移位情况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在X线片上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的骨骼在X线片上的显示与成人不同,儿童的骨骺等结构在骨折时的表现需要专业医生仔细辨别,比如儿童的青枝骨折在X线片上可能表现为骨骼的皮质连续性部分中断,而成人多表现为完全的骨折线。
2.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膝盖骨折,尤其是涉及关节面等部位的骨折,CT检查能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信息。它可以从多个层面观察骨折的情况,比如能清晰显示膝盖内部骨骼的细微结构、骨折块的移位方向等,对于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以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人群中CT检查的操作和读片都要考虑到各自的生理特点,比如对于体型较胖的人群,CT检查可能需要调整参数等以获得清晰图像。
3.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膝盖周围的软组织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隐匿性骨折等。它能帮助医生了解骨折周围的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是否同时受损,对于判断膝盖骨折的整体损伤情况非常有帮助,不同人群在进行MRI检查时要注意其身体状况对检查的影响,比如装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人群不能进行MRI检查等特殊情况要提前了解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