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和带状疱疹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二者在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机制、传染性、治疗与预防及特殊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水痘多发生于儿童,传染性强,可通过接种疫苗等预防;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有神经痛等表现,50岁及以上健康成年人可接种疫苗预防,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临床表现方面
水痘:多发生于儿童,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单房性,周围有红晕,疱液初透明后变混浊,疱疹常伴瘙痒。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全身症状,一般病程为2-3周,皮疹结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瘢痕。
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皮疹一般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多发生在身体一侧,常见于胸腰部、面部等部位。皮疹初为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带状疱疹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疼痛可在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出现,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持续较长时间,有的患者皮疹消退后仍有神经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发病机制方面
水痘:当人体首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侵入体内,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散布到全身,引起皮肤及黏膜的病变,主要是在皮肤表皮棘细胞层内增殖,导致细胞水肿、变性,形成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于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劳累、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被激活,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传染性方面
水痘: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水痘的传染性很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从出疹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后90%以上会发病。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不是主要的传染源,虽然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中含有病毒,但一般认为其传染性低于水痘。不过,对于未患过水痘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孕妇等易感人群,接触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疱液也有可能被感染而发生水痘。
治疗与预防方面
水痘:主要是对症治疗,如瘙痒明显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继发感染等。预防主要是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接种后免疫力可持续10年以上。对于易感儿童接触水痘患者后,可在接触后72小时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预防。
带状疱疹: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等)、止痛治疗(根据疼痛程度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营养神经治疗(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预防方面,对于50岁及以上的健康成年人,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后可以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和减轻发病后的严重程度。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免疫力,减少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感染水痘后需要特别注意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疹引起感染,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患带状疱疹时,神经痛往往更剧烈,且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加关注其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因为长期的神经痛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孕妇如果感染水痘,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畸形等,所以孕妇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水痘患者;对于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的人群,无论是水痘还是带状疱疹,病情往往更严重,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治疗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