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疮表现多样,有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类型,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下表现有差异,年龄方面青少年高发,成年后激素波动等可致发,性别上男性皮脂腺发达易现严重损害,女性与激素、化妆品等有关,生活方式中饮食、作息、清洁不当易诱发,且与既往皮肤病史、内分泌病史有关,既往有严重皮肤病或内分泌疾病史易增加暗疮发生概率。
粉刺:分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白头粉刺又称闭合性粉刺,是肤色或灰白色的小丘疹,约1毫米大小,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小白点,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刺又称开放性粉刺,是堵塞在毛囊口的黑色丘疹,顶端呈黑色,是因为皮脂氧化和尘埃接触所致,可挤出脂栓,呈黄白色半透明状。
炎性丘疹:多为红色的小丘疹,直径一般在1-5毫米左右,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内炎症细胞浸润引起,触摸时可能有疼痛感。
脓疱:在炎性丘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表现为丘疹顶端有白色或黄色的脓疱,脓疱内含有脓液,可能是由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毛囊内炎症加重形成。
结节:是较大的、质地较硬的损害,直径通常大于5毫米,颜色可呈淡红色或紫红色,结节是因为炎症深入到真皮深层,导致组织增生形成。
囊肿:大小不一的囊性损害,触之有波动感,内容物为混浊的脓性或血性液体,囊肿是由于毛囊皮脂腺结构被完全破坏,形成较大的腔隙,里面积聚了液体和细胞碎片等。
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下暗疮的表现差异
年龄方面
青少年时期:是暗疮的高发年龄段,这与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雄激素水平升高会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从而容易引发暗疮。男性和女性在青少年时期暗疮的表现可能没有本质差异,但由于男性皮脂腺相对更发达,可能在青春期暗疮的严重程度上相对更高一些。
成年时期:部分成年人也会出现暗疮,尤其是女性在月经周期前后,由于激素波动,暗疮可能会加重。成年男性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高糖高脂饮食等,也可能出现暗疮。
性别方面
男性:一般来说,男性的皮脂腺比女性更为发达,所以更容易出现油性皮肤,而油性皮肤是暗疮发生的重要基础因素之一。男性暗疮可能更多出现在面部、背部、胸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且相对更倾向于出现结节、囊肿等较严重的损害。
女性:女性暗疮的发生除了与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月经周期、化妆品使用等有关。有些女性在使用不恰当的化妆品后,可能会堵塞毛孔引发暗疮,而且女性暗疮在表现上可能相对更偏向于粉刺和炎性丘疹为主,但也有部分女性会出现较严重的暗疮损害。
生活方式方面
饮食:长期高糖饮食会使血糖升高,进而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容易诱发暗疮。高脂饮食会增加皮脂的分泌,也不利于暗疮的恢复。例如,经常吃蛋糕、油炸食品等的人群,暗疮发生的概率可能会增加。
作息: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代谢,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诱发或加重暗疮。比如经常熬夜加班、昼夜颠倒的人群,暗疮往往更容易出现且状态相对较差。
清洁:不注意皮肤清洁的人,皮肤表面的污垢、油脂等容易堵塞毛孔,增加暗疮的发生风险。但过度清洁,如频繁使用去角质产品等,可能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反而不利于皮肤健康,也可能诱发暗疮。
暗疮与病史的关系
既往皮肤病史:如果既往有过严重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如脂溢性皮炎等,可能会影响皮肤的正常状态,使得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更容易引发暗疮。因为脂溢性皮炎会导致皮肤油脂分泌异常等情况,为暗疮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内分泌病史:有内分泌疾病病史的人群,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由于体内激素失衡,尤其是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会显著增加暗疮的发生概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除了面部、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较多的暗疮损害,且治疗相对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调节内分泌等多方面因素来改善暗疮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