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固定方法分为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有胸带固定(适用于单纯性无明显移位骨折,注意儿童、肥胖及老年患者相关事项)和弹性胸带固定(适用多数情况,关注老年患者及皮肤状况);内固定有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多根多处致连枷胸患者,注意老年、儿童患者相关情况及术后护理)和钢丝内固定(适用于特定骨折情况,注意钢丝张力、合并肺部基础疾病患者呼吸功能管理及疼痛管理)。
一、外固定
1.胸带固定
适用情况:适用于单纯性肋骨骨折且骨折端无明显移位的患者。胸带固定可以限制肋骨的反常活动,减轻疼痛。其原理是通过胸带的束缚,对胸廓起到一定的支撑和稳定作用,减少骨折断端的摩擦和移动。例如,一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单根或多根单处肋骨骨折患者,使用胸带固定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所减轻,胸廓的稳定性得到改善,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注意事项: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胸带的松紧度,过紧可能会影响胸廓的发育和呼吸功能,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一般以能容纳1-2指为宜。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使用胸带后的呼吸情况,如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异常,应及时调整胸带的松紧或更换固定方式。对于肥胖患者,可能需要选择合适宽度和弹性的胸带,确保固定效果。
2.弹性胸带固定
适用情况:与胸带固定类似,适用于多数肋骨骨折情况,尤其对于一些需要相对灵活固定且能较好维持胸廓稳定性的患者。弹性胸带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患者呼吸时能随胸廓的运动有一定的适应性变化,同时又能保持对肋骨的固定作用。研究发现,弹性胸带在固定肋骨骨折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受,并且患者的舒适度相对较高。
注意事项:同样要关注松紧度,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胸廓弹性下降,皮肤较为松弛,更要注意调整胸带的松紧,避免固定过紧导致局部皮肤受压坏死等情况。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胸带与皮肤接触部位的皮肤状况,防止发生压疮。
二、内固定
1.钢板内固定
适用情况: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胸壁浮动(连枷胸)的患者,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会使胸壁失去完整的支撑,出现反常呼吸运动,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钢板内固定可以将骨折的肋骨重新连接固定,恢复胸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例如,在一些严重的连枷胸病例中,通过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胸廓的反常呼吸得到纠正。
注意事项: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要注意观察患者术后的伤口情况,防止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肢体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钢板内固定需要谨慎考虑,因为钢板可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一般在儿童肋骨骨折治疗中较少优先选择钢板内固定,除非是非常严重的骨折情况且经过严格评估后认为有必要。
2.钢丝内固定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一些骨折端较细或骨折部位特殊的肋骨骨折情况。例如,对于一些靠近肋软骨部位的肋骨骨折,钢丝内固定可以较好地将骨折端固定。它通过钢丝环绕骨折端进行固定,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固定效果。在一些小型的临床研究中,钢丝内固定对于特定类型的肋骨骨折患者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折不愈合等情况的发生。
注意事项:使用钢丝内固定时,要注意钢丝的张力适中,过紧可能会导致肋骨的进一步损伤,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对于合并有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要加强呼吸功能管理,因为钢丝内固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胸廓的活动度,增加呼吸功能障碍的风险。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因为钢丝内固定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疼痛较为明显,需要合理应用镇痛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