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造成牙缝宽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正畸治疗和修复治疗。基础治疗是保持口腔卫生、控制局部刺激因素;手术治疗有牙龈移植术和引导组织再生术;正畸治疗针对牙齿排列不齐致牙缝宽者;修复治疗包括树脂充填或瓷贴面修复,不同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如考虑年龄、全身健康等因素。
一、基础治疗
1.口腔卫生维护
适用人群:所有牙龈萎缩造成牙缝宽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基础。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同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清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研究表明,良好的口腔卫生能延缓牙龈进一步萎缩,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儿童牙龈萎缩可能与不良口腔卫生、乳牙龋坏未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对于老年人,可能存在口腔清洁能力下降等问题,更需要加强口腔卫生维护,预防牙龈萎缩进一步加重。
2.控制局部刺激因素
适用人群:有局部刺激因素的患者,如存在牙结石、不良修复体等情况的人群。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清除牙结石,可通过龈上洁治(洗牙)和龈下刮治等方法。如果有不良修复体,应及时去除并重新制作合适的修复体。牙结石是导致牙龈炎症进而引起牙龈萎缩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清除牙结石后牙龈炎症会减轻,有利于牙龈的恢复。对于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的频率可能不同。例如,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口腔清洁和检查,因为吸烟会加重牙龈炎症,影响牙龈的健康状况。
二、手术治疗
1.牙龈移植术
适用人群:牙龈萎缩较严重,牙龈组织量明显不足的患者。
: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如腭部)获取游离牙龈组织,移植到牙龈萎缩的部位。该手术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精细的手术技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自身组织的特点,手术操作需要更加轻柔精准,术后恢复期间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和避免创伤;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术前需要对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2.引导组织再生术(GTR)
适用人群:牙龈萎缩同时伴有牙槽骨吸收的患者。
:使用生物膜等材料引导牙龈组织和牙槽骨再生。通过放置生物膜隔离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让牙周膜细胞优先增殖,从而促进牙槽骨和牙龈组织的再生,缩小牙缝。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该手术的效果可能会因组织再生能力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年轻人组织再生能力相对较强,效果可能更好;老年人组织再生能力减弱,术后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且需要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三、正畸治疗
1.适用人群
牙缝宽是由于牙齿排列不齐等原因导致牙龈萎缩后出现牙缝的患者。
:通过佩戴正畸矫治器,移动牙齿位置,关闭牙缝。正畸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牙齿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儿童进行正畸治疗时,要考虑其牙齿的替换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矫治器;成年人正畸治疗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但也能有效关闭牙缝。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定期复诊调整矫治器,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出现正畸相关的口腔问题,如龋齿、牙龈炎症加重等。
四、修复治疗
1.树脂充填或瓷贴面修复
适用人群:牙缝宽影响美观,但牙龈萎缩稳定的患者。
:对于较小的牙缝,可以使用树脂材料进行充填修复;对于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可以考虑瓷贴面修复。树脂充填操作相对简单,但耐久性可能相对瓷贴面稍差;瓷贴面美观效果好,与天然牙色泽接近,但需要磨除一定量的牙体组织。在选择修复方法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牙齿状况等。例如,儿童由于牙齿还在发育中,一般不优先选择瓷贴面修复;老年人如果牙齿存在其他问题,在选择修复方法时要更加谨慎,评估牙齿的承受能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