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腰椎骨折会带来慢性疼痛、腰椎活动受限、脊柱畸形、神经功能障碍相关后遗症、肌肉萎缩等后遗症,可通过早期康复锻炼、定期复查、调整生活方式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来预防及应对。
一、慢性疼痛
发生情况:压缩性腰椎骨折后,部分患者会遗留慢性腰痛,这是较为常见的后遗症。研究表明,约30%-40%的压缩性腰椎骨折患者会出现长期的腰部疼痛症状。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患者由于骨质本身较为疏松,骨折愈合相对困难,且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遗留慢性疼痛;性别上,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绝经后骨质疏松风险增加,可能会加重疼痛情况;生活方式方面,伤后过早活动、久坐、久站等不良姿势会加重腰部肌肉劳损,从而加剧疼痛;病史方面,既往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骨折愈合过程中骨质修复不佳,慢性疼痛更易发生。
二、腰椎活动受限
发生情况:骨折后腰部活动范围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患者可能在弯腰、转身、后仰等动作时感到困难。例如,正常情况下能弯腰触摸脚尖的动作,骨折后遗症患者可能无法完成。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柔韧性下降,加上骨折后腰部肌肉粘连等情况,活动受限更为明显;性别差异不突出;生活方式上,伤后长期缺乏康复锻炼会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进一步加重活动受限;病史中如果骨折程度较重,复位不良等情况,也会严重影响腰椎的活动度。
三、脊柱畸形
发生情况:严重的压缩性腰椎骨折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如脊柱后凸畸形。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还在发育阶段,脊柱畸形的风险相对较高,而成人患者如果骨折压缩程度严重且未得到良好复位,也可能出现脊柱畸形。
影响因素:年龄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骨折对脊柱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大,更容易出现畸形;性别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中,伤后未进行正确的固定和康复,导致骨折部位愈合不良,容易引发脊柱畸形;病史方面,骨折压缩程度严重、复位不佳以及患者本身有影响骨骼生长或稳定性的基础疾病等,都会增加脊柱畸形的发生风险。
四、神经功能障碍相关后遗症
发生情况:如果压缩性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可能会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约占压缩性腰椎骨折的5%-10%左右。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患者神经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对其影响主要是伤后是否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如神经减压手术等,及时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的发生;病史中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关键因素,神经损伤越严重,遗留后遗症的可能性越大且程度可能越重。
五、肌肉萎缩
发生情况:由于骨折后腰部活动受限,患者腰部及相关部位的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一般在骨折后1-2个月若未进行有效康复锻炼,就可能逐渐出现肌肉萎缩。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老年患者肌肉本身质量和恢复能力不如年轻人,更容易发生肌肉萎缩;性别无显著差异;生活方式中,缺乏主动和被动的康复锻炼是导致肌肉萎缩的重要原因;病史中骨折程度较重、恢复时间较长的患者,肌肉萎缩的风险更高。
预防及应对措施
康复锻炼:早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康复锻炼很重要。对于儿童患者,应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适合其年龄的康复训练,如简单的腰部肌肉收缩等;成人患者可以从卧位的腰背肌锻炼开始,逐渐过渡到坐位、站位的平衡和活动锻炼。
定期复查:伤后要定期复查,监测腰椎恢复情况,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儿童要关注脊柱发育情况,老年患者关注骨质修复及疼痛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或康复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卧姿,避免久坐、久站和弯腰搬重物等不良行为。对于有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以降低再次骨折及后遗症发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