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有疼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等症状表现,体格检查有压痛与叩击痛、骨擦感或骨擦音等,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等,X线常用,CT对复杂部位骨折有价值,MRI可查软组织损伤等。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骨折部位通常会有剧烈疼痛,且在活动或按压时疼痛明显加剧。例如,上肢骨折时,受伤手臂活动会引发疼痛加重;下肢骨折时,行走或触碰骨折部位会有强烈痛感。这种疼痛是由于骨折导致骨膜、周围软组织受损,刺激神经引起的。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而成年人能更明确指出疼痛位置。
2.肿胀
骨折处周围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以及组织受损后的炎症反应导致液体渗出。肿胀程度因骨折严重程度而异,严重骨折可能肿胀明显,皮肤发亮。对于婴幼儿,由于其皮肤较薄,肿胀可能更容易观察到;老年人可能本身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肿胀消退较慢。
3.畸形
骨折断端移位可能导致肢体出现畸形,如骨折处肢体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等。比如常见的Colles骨折,会出现手腕部的“餐叉样”畸形。不同部位骨折的畸形表现不同,下肢骨折可能出现肢体长度改变或外观形状异常。在儿童中,由于骨骼的柔韧性相对较好,畸形可能不如成年人明显,但仍可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异常。
4.异常活动
受伤部位在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这是骨折的一个重要体征。例如,原本不能活动的部位在骨折后出现异常的弯曲或扭动等活动。这种情况是因为骨折后骨骼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正常的骨骼结构被打破,导致非正常的运动。对于婴幼儿,由于其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判断异常活动需要更细致的检查,避免误判。
二、体格检查
1.压痛与叩击痛
医生会对骨折部位进行压痛检查,按压骨折处会有明显压痛。对于一些长骨骨折,还会进行叩击痛检查,如胫骨骨折时,叩击足跟部会引起骨折处疼痛。不同年龄的患者对压痛和叩击痛的反应不同,儿童可能因害怕检查而不配合,但专业医生可通过经验和轻柔的操作来准确判断。
2.骨擦感或骨擦音
在检查骨折部位时,有时可感觉到骨擦感或听到骨擦音,这是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但在检查时要注意避免加重患者痛苦,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操作需更加轻柔谨慎。骨擦感和骨擦音是骨折较为特异的体征,但并不是所有骨折都能明显触及到,尤其是一些不完全骨折等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是判断骨折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等)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情况。通过X线片,医生能准确了解骨折的具体形态,对于大多数骨折都能做出明确诊断。不同年龄人群的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骨骼有骨骺等特殊结构,在解读X线片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例如,儿童的青枝骨折在X线片上可能表现为骨骼皮质的皱褶、凹陷或隆起,而没有明显的骨折线完全断裂。
2.CT检查
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骨折,如骨盆骨折、脊柱骨折等,C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以及骨折断端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一些细微骨折或X线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CT检查能提供三维重建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地评估骨折情况,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在儿童脊柱骨折的诊断中,CT检查可以更精确地判断骨折对脊髓等重要结构的影响。
3.MRI检查
MRI主要用于检查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隐匿性骨折等。它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以发现X线和CT难以察觉的骨髓水肿、软组织挫伤等情况。在判断一些特殊部位的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的早期诊断中,MRI有一定优势。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和软组织的特点,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相关的软组织变化,但需要注意检查时的安全和患儿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