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按早期(1-2周)、中期(2-6周)、后期(6周以上)分别进行不同锻炼,早期有手指屈伸及肩肘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中期有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活动锻炼;后期有腕关节全面功能及力量增强锻炼,且针对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骨折后早期,患肢肿胀可能较明显,此阶段主要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锻炼。通过手指的屈伸,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例如,缓慢地将手指完全伸直,然后再缓慢弯曲,每次每个手指做10-15次,每天3-4组。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进行手指活动,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疼痛和抗拒;对于老年患者,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活动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
肩部和肘部肌肉等长收缩
进行肩部和肘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收缩但关节不产生活动。比如肩部肌肉等长收缩时,肩部肌肉用力绷紧,持续5-10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肘部肌肉等长收缩类似,通过这种锻炼可以保持肌肉的力量,避免肌肉萎缩,同时也有助于骨折部位的稳定。对于女性患者,由于可能更关注外形恢复,可适当增加鼓励性话语来提高其锻炼依从性;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进行锻炼,防止因锻炼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中期(骨折后2-6周)
腕关节活动度锻炼
当骨折部位相对稳定后,开始进行腕关节的活动度锻炼。可以采用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主动活动时,患者自行做腕关节的屈伸、尺偏和桡偏动作,例如先将手腕尽量向上屈曲,再尽量向下屈曲,然后向小指一侧偏(尺偏),向大拇指一侧偏(桡偏),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被动活动则由他人协助进行,动作要缓慢、平稳,避免暴力。儿童患者在进行腕关节活动度锻炼时,家长需更加耐心引导,确保锻炼在无痛范围内进行;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要注意锻炼时的心率变化,若出现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
前臂旋转活动
进行前臂的旋转活动,包括旋前和旋后。患者可坐在椅子上,上臂固定,forearm(前臂)做旋前和旋后动作,每次每个动作做10-15次,每天3-4组。通过前臂旋转锻炼,可以恢复前臂的旋转功能,这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等活动非常重要。老年患者进行前臂旋转活动时,要注意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自身耐受为准;对于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要防止因过度旋转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锻炼前可适当进行一些补钙等基础治疗来增强骨质。
后期(骨折后6周以上)
腕关节全面功能锻炼
进一步加强腕关节的全面功能锻炼,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强度。可以进行腕关节的环转运动,即手腕做圆周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做10-15次,每天3-4组。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来进行锻炼,比如用患肢拿轻的物品,如小杯子倒水等,在拿取物品过程中锻炼腕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儿童患者经过前期锻炼后,可逐渐增加锻炼的难度,如参与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来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对于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合并症的患者,在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因寒冷刺激导致关节炎症加重,同时要根据关节的耐受情况调整锻炼计划。
力量增强锻炼
进行手部和前臂的力量增强锻炼,例如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每次握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还可以进行前臂的抗阻锻炼,如使用弹力带进行前臂的旋前和旋后抗阻锻炼。通过力量增强锻炼,可以使桡骨远端骨折后受损的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提高患肢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女性患者在力量增强锻炼时,可根据自身美容需求,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既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又不影响外观;对于有肝脏疾病病史的患者,要注意锻炼时的身体反应,避免因过度锻炼导致肝脏负担加重,可在锻炼前后监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如条件允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