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主要有疼痛(特点多样、范围涉及多部位且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受限(主动活动如前屈、后伸、外展均受限,被动活动也受限)、肩部肌肉萎缩(病程长时常见,会加重功能障碍)、压痛(肩峰下等部位有压痛点,可助判断病情)、肩部僵硬(晨起明显呈“冻结肩”现象,由炎症粘连致活动不灵活且随病情加重影响生活工作等特点。
疼痛范围:疼痛可涉及肩部前方、后方、外侧等多个部位,有时疼痛还可向颈部、肘部放射。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疼痛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都围绕肩部区域扩展。比如,年轻患者可能疼痛范围相对局限,而老年患者由于肩部组织退变等因素,疼痛范围可能更广泛。
肩关节活动受限
主动活动受限
前屈受限:患者难以将手臂向前抬起达到正常范围,正常情况下手臂前屈可达到180°左右,而肩周炎患者前屈活动往往明显减少,可能只能达到90°-120°左右。这与肩部周围的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发生粘连、挛缩有关。例如,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关节囊增厚、纤维化,限制了肩关节的前屈活动。
后伸受限:手臂向后伸展的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正常后伸可达30°-40°左右,肩周炎患者后伸活动可能明显降低,部分患者甚至难以完成向后摸背等动作。这是因为肩部后方的组织同样可能出现粘连等病理改变,阻碍了肩关节的后伸运动。
外展受限:手臂向外侧抬起时,正常可达到90°-180°,肩周炎患者外展活动明显受限,一般只能达到60°-90°左右。这是由于肩部外展相关的肌肉、肌腱等结构受到炎症影响,发生粘连,从而限制了外展功能。
被动活动受限:即使他人帮助活动肩关节,也会发现活动范围受到限制,这进一步证实了肩部组织存在粘连等病理变化。例如,医生在为肩周炎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检查时,能明显感觉到肩关节的活动阻力增加,活动范围较正常减小。
肩部肌肉萎缩
发生情况:长期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会导致肩部肌肉废用性萎缩。一般在肩周炎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较为常见。例如,病程超过3个月的肩周炎患者,约有30%-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肩部肌肉萎缩,尤其是三角肌等肩部主要肌肉。
影响:肌肉萎缩会进一步加重肩关节的功能障碍,使肩部力量减弱,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更加困难,如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都可能受到影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肌肉萎缩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年轻患者由于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长期肌肉萎缩也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肌肉萎缩会使他们的日常自理能力大幅下降,增加了生活照料的难度。
压痛
压痛部位:在肩部周围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常见的压痛点包括肩峰下、喙突、肱骨大结节等部位。例如,肩峰下压痛是肩周炎较常见的体征之一,用手指按压肩峰下区域时,患者往往会感到明显疼痛。不同个体的压痛点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集中在肩部周围与肩关节相关的结构部位。
压痛意义:压痛是肩部炎症刺激的表现,压痛点的位置和程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肩周炎的病变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一般来说,压痛点越明显、范围越广,提示肩部炎症反应越强烈,病情可能越严重。
肩部僵硬
表现:患者感觉肩部发紧、僵硬,活动不灵活。这种僵硬感在早晨起床时往往较为明显,称为“冻结肩”现象。例如,很多肩周炎患者早上醒来会发现肩部僵硬,需要活动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缓解,但活动一段时间后又会再次出现僵硬感。
原因:肩部组织的炎症、粘连等病理改变导致肩部关节活动的灵活性降低,从而出现肩部僵硬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肩部僵硬的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肩部僵硬带来的影响不同。长期从事肩部活动较多工作的患者,如打字员、厨师等,肩部僵硬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而对于退休在家的老年人,肩部僵硬可能会影响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如扫地、擦窗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