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骨关节炎即髌骨关节炎,其发病与年龄、创伤、过度使用、生物力学异常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弹响、活动受限等,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与康复包括非药物治疗(休息、物理治疗、康复锻炼)、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发病原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会逐渐发生退变,髌骨软骨也不例外。老年人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髌骨关节炎。例如,一项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膝关节软骨的研究发现,50岁以上人群髌骨软骨的退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创伤因素:膝关节的急性创伤,如髌骨骨折、膝关节脱位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会导致髌骨的力学结构改变,进而引发髌骨关节炎。比如,髌骨骨折后如果复位不良,会使髌骨与股骨髁的接触关系异常,长期磨损后容易出现关节炎改变。
过度使用: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登山、长时间蹲着工作等,会使髌骨受到过度的压力和摩擦。以登山为例,每次登山时膝关节屈伸,髌骨与股骨髁之间的摩擦次数增多,长期积累就容易导致髌骨软骨的损伤,逐渐发展为髌骨关节炎。
生物力学异常:如O型腿、X型腿等下肢力线异常,会改变髌骨的受力分布。O型腿患者膝关节内翻,髌骨外侧承受的压力增大;X型腿患者膝关节外翻,髌骨内侧承受的压力增大,都容易引起髌骨软骨的磨损,引发关节炎。
临床表现
疼痛:早期多为活动后疼痛,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甚至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膝关节前方,可放射至髌周或全膝。例如,患者上下楼梯、蹲起时疼痛明显加重。
肿胀:膝关节可能会出现肿胀,尤其是在炎症发作时。肿胀是由于关节内滑膜炎症反应,导致滑膜分泌增多,关节腔积液引起的。
弹响:部分患者在膝关节活动时可听到髌股关节摩擦的弹响音。这是因为髌骨与股骨髁之间的软骨磨损、关节面不平整,活动时相互摩擦产生弹响。
活动受限:病情严重时,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会减小,表现为屈伸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如不能正常下蹲、行走距离缩短等。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膝关节的查体,包括浮髌试验检查关节积液情况,研磨试验检查髌骨与股骨髁之间的摩擦等。例如,浮髌试验阳性提示关节腔内有积液。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髌骨的形态、髌骨与股骨髁的间隙等。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见髌骨软骨下骨质硬化、髌骨边缘骨质增生、髌股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髌骨软骨的损伤情况、滑膜炎症、关节腔积液等。MRI可以发现髌骨软骨的磨损、剥脱等早期病变,对诊断髌骨关节炎具有重要价值。
治疗与康复
非药物治疗:
休息:减少膝关节的过度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让膝关节得到充分休息。
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可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例如,热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
康复锻炼:进行股四头肌的锻炼,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改善髌骨的稳定性。常见的锻炼方法有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高下肢至一定高度,保持数秒后放下,重复进行。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决定。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髌骨软骨修复术、髌骨截骨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若出现类似髌骨关节炎的症状,需特别注意是否有先天性髌骨发育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老年人患髌骨关节炎时,要注意在康复锻炼时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和强度;女性患者如果存在下肢力线异常等情况,在选择鞋子等方面要注意合适的鞋跟高度等,以减轻髌骨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