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具有自发性疼痛、疼痛放射、冷热刺激痛加剧及夜间痛等症状表现,临床检查包括牙齿状况检查(查看龋齿等原发疾病和敏感点)和牙髓活力测试(冷诊法和热诊法),还需询问既往牙齿病史和全身健康状况,综合多方面评估来判断是否为牙髓炎,不同人群表现和诊断有差异。
一、症状表现
(一)疼痛特点
1.自发性疼痛:没有受到外界刺激时,牙齿会突然出现疼痛,疼痛呈阵发性发作。例如,患者在休息时,可能会突然感到牙齿剧烈疼痛,这是牙髓炎比较典型的症状之一。这种疼痛与龋齿等其他牙齿问题引起的疼痛不同,龋齿通常在受到冷热刺激、食物嵌入等情况下才会疼痛。
2.疼痛放射:疼痛往往不能明确指出具体是哪一颗牙齿,并且疼痛会放射到头部、面部等部位。比如,上颌的牙髓炎可能会引起同侧的头痛,下颌的牙髓炎可能会放射到耳部等区域,这是因为牙髓的神经分布特点导致疼痛的放射性传导。
3.冷热刺激痛加剧:遇到冷、热刺激时,疼痛会明显加重。当喝冷水或吃冷饮时,牙齿会产生剧烈疼痛;吃热汤、热水等温度较高的食物时,也会引发疼痛,而且刺激去除后,疼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二)夜间痛
多数患者在夜间睡觉时疼痛会比白天更加明显。这是因为平躺时牙髓腔内压力增加,导致疼痛加剧。例如,夜间患者躺在床上,牙齿疼痛会影响睡眠,使患者难以入睡或者从睡眠中痛醒。
二、临床检查
(一)牙齿状况检查
1.龋齿等原发疾病:大多数牙髓炎是由龋齿发展而来,医生会检查牙齿是否有龋坏、磨损、楔状缺损等情况。如果牙齿有较深的龋洞,龋洞接近牙髓,就有可能引发牙髓炎。例如,龋洞已经到达牙本质深层甚至接近牙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容易通过牙本质小管刺激牙髓,从而导致牙髓炎的发生。
2.牙齿敏感点:用探针等器械检查牙齿时,可能会发现牙齿上有特定的敏感点,当探针接触到这些敏感点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这是因为牙髓受到刺激后变得敏感,对探针的机械刺激产生强烈的疼痛感受。
(二)牙髓活力测试
1.冷诊法:使用冷刺激源(如冷水、冷空气、冷的牙科器械等)接触牙齿,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牙髓活力正常,牙齿受到冷刺激时会有短暂的敏感反应,刺激去除后敏感感消失;而牙髓炎患者在受到冷刺激时,会出现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疼痛。例如,用冷牙胶棒接触患牙,牙髓炎患牙会立即出现疼痛,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2.热诊法:使用热刺激源(如热牙胶棒等)接触牙齿,正常牙齿对热刺激的反应与冷刺激类似,而牙髓炎患牙在受到热刺激时,疼痛会明显加剧,并且刺激去除后疼痛可能仍不缓解。比如,将热牙胶棒放在患牙上,患者会立即感到剧烈疼痛,且疼痛持续存在。
三、病史询问
(一)既往牙齿病史
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牙齿疼痛史、牙齿治疗史等。如果患者既往有过牙齿反复疼痛的情况,尤其是曾经有过龋齿未及时治疗发展为牙髓炎的经历,那么再次出现类似疼痛症状时,要高度怀疑牙髓炎。例如,患者之前有过因龋齿导致牙髓炎的治疗史,现在又出现牙齿疼痛,就需要考虑牙髓炎复发的可能。
(二)全身健康状况
虽然全身健康状况与牙髓炎的直接关系不大,但一些全身因素可能会影响牙髓的状态。例如,孕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使牙齿对刺激更加敏感,增加牙髓炎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内环境容易滋生细菌,也可能更容易引发牙髓炎等口腔疾病。所以在询问病史时,需要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尤其是与口腔疾病相关的全身疾病情况。
通过以上症状表现、临床检查和病史询问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医生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是否是牙髓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牙髓炎的表现和诊断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儿童牙髓炎可能由于表述不清导致诊断需要更加仔细的检查和综合判断;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牙髓炎的表现可能会因激素变化而有所不同等,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