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可通过观察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来诊断。症状表现有疼痛、肿胀、畸形;体格检查包括压痛检查(找明显压痛部位)和活动受限检查(手腕活动因痛受限);影像学检查有X线(初步查骨折,可能漏诊轻微骨折)和CT(X线不明时用,显复杂骨折细节)。
一、观察症状表现
(一)疼痛
手腕骨折后通常会有较为剧烈的疼痛,且这种疼痛往往难以忍受,即使休息也不会轻易缓解。疼痛会持续存在,并且在活动手腕或者按压骨折部位时疼痛会明显加剧。例如,当尝试转动手腕或者用手触碰受伤手腕的特定区域时,疼痛会显著增强。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表述能力相对有限,但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止、拒绝使用受伤手腕等异常行为,这也可能提示手腕存在骨折的可能。
(二)肿胀
受伤的手腕会出现明显肿胀,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在周围组织中。肿胀通常在受伤后较短时间内就会显现,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逐渐加重。肿胀部位皮肤可能会有紧绷感,外观上能看到手腕部位比正常一侧明显增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肿胀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成年人肿胀相对容易观察,而儿童由于皮下组织相对较疏松,肿胀可能没有成年人那么明显,但仍能察觉到与正常部位的差异。
(三)畸形
严重的手腕骨折可能会出现手腕畸形的情况,比如手腕的正常形态发生改变,可能出现弯曲、缩短或者扭曲等异常外观。这种畸形是由于骨折断端移位导致的。不过,并非所有手腕骨折都会出现明显畸形,一些裂纹骨折等可能畸形表现不显著。对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断端移位相对更容易,畸形可能相对更易发现;而年轻人如果骨折程度较轻,畸形可能不太明显。
二、进行体格检查
(一)压痛检查
医生会对手腕的各个部位进行按压,寻找明显的压痛部位。骨折部位通常会有固定的、局限性的明显压痛。例如,桡骨远端骨折时,在桡骨远端的特定区域按压会有强烈的疼痛感。不同类型的骨折压痛部位有所不同,通过准确找到压痛最明显的部位,有助于初步判断骨折的可能位置。在检查儿童手腕时,要注意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用力给儿童带来额外的伤害,同时观察儿童对按压的反应,如是否出现哭闹、躲避等情况来辅助判断。
(二)活动受限
正常手腕可以进行一定范围的活动,如屈伸、旋转等。而手腕骨折后,由于疼痛和骨折断端的影响,手腕的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患者往往无法正常完成手腕的屈伸、旋转等动作,或者在活动时会因为疼痛而不敢活动。比如,想弯曲手腕时会因为疼痛而无法达到正常的弯曲幅度。对于儿童,除了观察其主动活动受限外,还可以通过被动活动来检查,看在被动活动手腕时是否出现异常的抗拒或者疼痛表现,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骨折。
三、借助影像学检查
(一)X线检查
X线是初步判断手腕是否骨折的常用影像学方法。它可以清晰地显示手腕骨骼的形态,能够发现大多数明显的骨折线。通过X线片可以看到骨折断端的位置、骨折的类型(如裂缝骨折、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等)。不过,对于一些无明显移位的轻微骨折或者某些特殊类型的骨折,初次X线检查可能不能立即发现,需要在一定时间后再次复查或者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在儿童中进行X线检查时,要注意做好辐射防护,并且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一些骨折可能在X线片上的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需要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准确判断。
(二)CT检查
当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能会进行CT检查。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腕骨的骨折等,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微情况以及骨折断端之间的关系。它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成像,有助于全面了解手腕骨折的具体状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老年人或者骨折情况较为复杂的患者,CT检查往往能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量,在进行检查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