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二者分别有不同的病变部位、病理特点及症状表现,不同人群在炎症性肠病及结肠炎表现上有差异,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等有相应需注意的方面,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有消化系统、全身及肠外表现;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任何部位,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也有消化系统、全身及肠外表现。
一、炎症性肠病的分类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类型。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多自直肠开始,逐渐向近端蔓延,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其病理特点为黏膜弥漫性炎症,表现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变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
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病理特点为全壁性炎症、非干酪样肉芽肿、裂隙溃疡等,病变可穿透肠壁形成瘘管,还可导致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
二、结肠炎的症状
(一)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常见症状,多有黏液脓血便,腹泻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2-4次,重者可每日10余次。黏液脓血便是由于炎症导致肠黏膜糜烂、溃疡,黏液和脓血混合所致。
腹痛:轻型患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即排便不尽感。
其他: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表现。
2.全身症状:中重型患者活动期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可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
3.肠外表现:可有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这些肠外表现可在结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后缓解或恢复;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淀粉样变性等,可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存,但与溃疡性结肠炎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
(二)克罗恩病的症状
1.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痛伴腹鸣。随着病情进展可呈持续性腹痛,肠梗阻时疼痛加剧。
腹泻:大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和黏液。病变累及结肠下段或直肠时,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
腹部包块: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
瘘管形成:是克罗恩病的重要临床特征之一,因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形成。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等,外瘘则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
肛门周围病变:包括肛门周围瘘管、脓肿形成及肛裂等病变,有时这些病变可为本病的首发症状。
2.全身症状:活动期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少数呈高热。此外,可有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和维生素缺乏等表现。青春期前发病的患者,可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3.肠外表现:与溃疡性结肠炎相似,但发生率较高,可有口腔黏膜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等,这些肠外表现可在本病活动期出现,病情缓解后减轻或消失。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炎症性肠病及结肠炎的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生长发育可能受影响;女性在某些肠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等方面可能有不同特点;长期吸烟的人群可能与克罗恩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合并症的影响,在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