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拉到脱水分轻度、中度、重度,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成人(青壮年、老年人)表现有别,还伴随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表现,儿童需及时用口服补液盐并密切观察,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且缓慢补液并及时就医。
一、脱水程度及对应症状
(一)轻度脱水
1.一般表现:轻度脱水时,患儿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成人可表现为稍有口渴感。
2.体液丢失量:婴幼儿体液丢失量占体重的3%-5%,成人则为体重的2%-3%。
3.其他表现:皮肤弹性可稍差,口腔黏膜稍干燥,尿量稍减少。年龄较小的婴儿前囟、眼窝轻度凹陷。
(二)中度脱水
1.一般表现: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成人感觉极度口渴。
2.体液丢失量:婴幼儿体液丢失量占体重的5%-10%,成人是体重的4%-6%。
3.其他表现:皮肤弹性明显下降,口腔黏膜干燥明显,尿量明显减少,婴儿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同时可出现四肢稍凉的情况。
(三)重度脱水
1.一般表现:精神极度萎靡,呈昏睡或昏迷状态;成人会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
2.体液丢失量:婴幼儿体液丢失量大于体重的10%,成人大于体重的6%。
3.其他表现:皮肤弹性极差,口腔黏膜极干燥,尿量极少或无尿,婴儿前囟、眼窝深陷,可出现循环衰竭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
二、不同人群拉肚子拉到脱水的特点
(一)儿童
1.婴儿:婴儿拉肚子拉到脱水时,除了上述脱水表现外,由于婴儿自身生理特点,更容易出现精神状态的明显改变,如哭闹不止且眼泪减少,前囟门凹陷明显,还可能出现呼吸增快等情况。这是因为婴儿的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发生脱水,身体的代偿和反应会更迅速地表现出来。
2.幼儿及儿童:幼儿和儿童拉肚子拉到脱水时,可能会诉说口渴明显,同时在精神方面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与成人相比,他们对脱水的耐受程度相对较低,而且由于表达能力的限制,需要更密切地观察其脱水相关表现来及时判断病情。
(二)成人
1.青壮年:青壮年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在轻度脱水时可能症状不太典型,但随着脱水程度加重,会逐渐出现上述典型的脱水表现,一般来说,能够较清晰地表达口渴等主观感受,不过在一些情况下,如剧烈运动后拉肚子导致脱水,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应激状态而掩盖部分脱水表现,需要综合判断。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拉肚子拉到脱水时,循环衰竭等表现可能会更突出,而且老年人的体液调节功能减退,对脱水的耐受性更差,脱水后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同时精神状态的改变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脱水相关指标。
三、拉肚子拉到脱水的其他相关表现及应对提示
(一)伴随症状
1.电解质紊乱相关表现:当拉肚子导致脱水时,往往会伴随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时,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等表现;低钾血症时,会出现四肢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等表现。这是因为拉肚子会丢失大量的电解质,而脱水又会影响电解质的平衡分布。
2.酸碱平衡失调表现:严重的拉肚子脱水可能会引起酸碱平衡失调,如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出现呼吸深快、口唇呈樱桃红色、精神萎靡等表现。这是由于腹泻导致体内碱性物质丢失过多等原因引起的。
(二)特殊人群应对提示
1.儿童:儿童拉肚子拉到脱水时,家长要格外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优先选择口服补液盐来纠正脱水。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一旦出现重度脱水的表现,如昏迷、无尿等,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静脉补液等急救处理。
2.老年人:老年人拉肚子拉到脱水时,除了积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外,要特别关注其基础疾病的变化,如是否会因为脱水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时,要缓慢进行,避免过快补液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等不良后果,并且要及时就医,在医院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