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治疗有药物(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糖皮质激素)和物理(运动疗法、理疗)治疗;中医治疗有中药(辨证论治、中成药)和中医外治(针灸推拿、中药熏蒸);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不同特征患者经调整中西医结合方案均可获益。
一、西医治疗
(一)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例如塞来昔布等,有研究表明其能有效缓解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肿胀,但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在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中需谨慎使用。
2.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它可以参与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及胶原纤维的合成,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等,并可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临床研究显示其对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有一定作用。
3.糖皮质激素:对于局部严重炎症的骨关节炎患者,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等,能快速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但多次关节腔内注射可能会导致软骨退变等不良后果,一般每年注射次数有限制。
(二)物理治疗
1.运动疗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如游泳、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等。游泳是一种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方式,能增强肌肉力量且不加重关节负担;关节活动度训练可维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肌力训练有助于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稳定关节,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强度和方式需有所调整,老年患者运动应循序渐进。
2.理疗:包括热敷、冷敷、电疗、磁疗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冷敷适用于急性炎症期,减轻肿胀和疼痛;电疗、磁疗等通过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不同病史的患者理疗方式选择需谨慎,如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某些电疗方法。
二、中医治疗
(一)中药治疗
1.辨证论治:根据骨关节炎患者的不同证候进行用药。如风寒湿痹证,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物有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等,具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的作用;湿热痹阻证可选用宣痹汤加减,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肝肾亏虚证则以补肾壮骨为法,常用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等。中药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史等综合辨证用药,老年患者脏腑功能减退,用药需考虑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2.中成药:如壮骨关节丸,具有补益肝肾、养血活血、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有一定效果;藤黄健骨丸能补肾,活血,止痛,适用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的骨关节炎等。
(二)中医外治
1.针灸推拿: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对骨关节炎的疼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推拿可调整关节的位置,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针灸推拿的手法和刺激强度需适当调整,如儿童骨骼发育未完全,应避免过度用力的推拿等。
2.中药熏蒸:将中药煎剂的蒸汽熏蒸患处,利用药物和蒸汽的双重作用,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的目的。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熏蒸,熏蒸时要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和感觉迟钝的患者更需留意温度。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炎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西医在快速缓解炎症、疼痛等症状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中医在整体调理、改善关节功能、减少西药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独特作用。例如在药物治疗上,西医的非甾体抗炎药快速止痛,中医的中药可减轻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在康复治疗上,西医的运动疗法结合中医的针灸推拿等,能更好地改善关节功能和患者的整体状况,综合治疗能提高骨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调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