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相关问题包括骨骼、肌肉与软组织、脊柱病变及其他系统疾病累及等方面。骨骼问题有骨折(外力致伤,不同年龄段风险不同,表现为局部疼痛等)、骨质增生(年龄增长等致椎体边缘骨赘形成,早期可无症状,刺激周围组织时致痛)、骨髓炎(细菌感染,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肌肉与软组织问题有肌肉劳损(长期不良姿势等致慢性损伤,表现为肌肉酸痛等)、筋膜炎(寒冷等致筋膜无菌性炎症,有弥漫性疼痛等);脊柱病变有椎间盘突出(退变等致髓核突出,有背部及下肢相关症状)、脊柱侧弯(多种因素致,有背部外观及功能相关表现);其他系统疾病累及有内脏疾病放射痛,如心脏疾病可致肩背放射性痛,胆囊疾病可致右肩背放射性痛。
一、骨骼相关问题
1.骨折:
成因:外力直接作用(如交通事故、重物撞击等)或间接作用(如高处坠落时的应力传导)可能导致背部骨头骨折。例如,从梯子上跌落时臀部着地,力量可能传导至脊柱,引发胸椎或腰椎骨折。不同年龄段骨折风险不同,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轻微外力(如摔倒、咳嗽)也可能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儿童则多因高能量损伤致骨折。
表现:局部剧烈疼痛、肿胀、淤血,伴有活动受限,骨折处可能有畸形。
2.骨质增生:
成因:随着年龄增长,脊柱椎体发生退变,长期慢性劳损(如长期伏案工作、重体力劳动)会加速这一过程,椎体边缘出现骨赘形成,即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快,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表现: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增生的骨质刺激周围组织时,可引起背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活动时可能有僵硬感。
3.骨髓炎:
成因: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背部骨骼引起。常见感染途径为血源性传播(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细菌经血液循环到达背部骨骼)、直接蔓延(邻近组织感染波及骨骼)等。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免疫力下降,易发生骨髓炎;外伤后皮肤破损,细菌侵入也可引发。
表现:局部疼痛、红肿、发热,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病情迁延不愈可导致骨骼破坏。
二、肌肉与软组织问题
1.肌肉劳损:
成因:长期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驼背)、过度劳累(长时间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导致背部肌肉慢性损伤。办公室人群因长时间保持坐姿,背部肌肉持续紧张,易发生劳损;运动员高强度训练也可能出现肌肉劳损。
表现:背部肌肉酸痛、胀痛,休息后可缓解,但劳累后复发,肌肉有压痛,活动一般不受限,但长时间活动后会加重疼痛。
2.筋膜炎:
成因:寒冷刺激、潮湿环境、慢性劳损等因素可引起背部筋膜的无菌性炎症。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中工作的人群易患此病,如建筑工人在低温潮湿的工地作业。
表现:背部弥漫性疼痛,以酸痛为主,晨起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又加重,局部有压痛,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改变。
三、脊柱病变
1.椎间盘突出:
成因:椎间盘退变是基础因素,长期弯腰、扭转等外力作用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多见于30-50岁人群,长期伏案工作者、重体力劳动者发病风险较高。
表现:除背部疼痛外,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严重者可出现下肢无力、二便失禁等神经压迫症状。
2.脊柱侧弯:
成因: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姿势性因素(如长期单肩背重物等)、神经肌肉病变等可引起脊柱侧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与生长发育时期脊柱生长不平衡有关,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表现:背部两侧高低不平,脊柱偏离中线,可能伴有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心肺功能。
四、其他系统疾病累及
1.内脏疾病放射痛:
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可表现为背部放射性疼痛,疼痛多位于肩背部,可伴有胸闷、胸痛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导与背部神经有交叉,疼痛信号可放射至背部。
胆囊疾病:胆囊炎、胆结石可引起右肩部及背部放射性疼痛,疼痛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是由于内脏神经的牵涉痛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