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病因包括心理、咬合、关节负荷过重、外伤等因素,临床表现有关节区疼痛、弹响、下颌运动障碍及其他症状,诊断靠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保守治疗(物理、咬合调整、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预防需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纠正不良咬合习惯、合理饮食、注意关节保护。
一、定义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群,表现为关节区疼痛、运动时关节弹响、下颌运动障碍等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二、病因
1.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该病症。因为心理因素可能影响咀嚼肌群的功能和关节的运动协调性。
2.咬合因素:牙齿的咬合关系异常是常见病因。比如牙齿拥挤、缺失、深覆合、深覆盖等,会使颞下颌关节受力不平衡,进而引发关节紊乱。儿童若存在乳牙早失、恒牙萌出顺序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影响咬合,增加患病风险。
3.关节负荷过重:过度咀嚼坚硬食物、长时间大张口(如长时间打哈欠、吹奏乐器等)、单侧咀嚼等不良习惯,会使颞下颌关节承受过大负荷,导致关节紊乱。老年人牙齿磨损严重,咀嚼功能下降,也可能因不合理的咀嚼方式增加关节负担。
4.外伤:面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可能直接损伤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例如交通事故中的面部受伤情况。
5.其他因素:寒冷刺激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周围肌肉痉挛,影响关节正常功能;自身免疫因素等也可能与该病症的发生有关。
三、临床表现
1.关节区疼痛: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周围,可表现为钝痛、刺痛等,疼痛可随咀嚼、张口等运动加重。例如,患者在进食咀嚼时,疼痛可能明显加剧。
2.关节弹响:在张口或闭口运动时,可听到关节弹响,可为清脆的单声弹响,也可为连续的多声弹响。儿童若出现关节弹响,需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咬合等情况的变化。
3.下颌运动障碍:表现为张口受限,张口度减小,患者难以正常张大嘴巴;也可能出现张口时下颌偏斜等情况。老年人下颌运动障碍可能会影响其进食、说话等日常功能。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痛、耳鸣、颈部疼痛等症状。
四、诊断
1.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下颌的外形、张口度等情况;触诊检查关节区及咀嚼肌群的压痛等;听诊检查关节弹响等情况。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了解关节骨质的情况,如是否有骨质破坏、增生等。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结构的细节,对于诊断关节骨质病变等有重要价值。
MRI检查:可观察关节盘、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情况,是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较敏感的方法。
五、治疗
1.保守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红外线照射等,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于儿童,物理治疗相对更安全,但要注意温度等因素,避免烫伤。
咬合调整:通过调磨牙齿、佩戴咬合板等方式,调整咬合关系,减轻关节负荷。儿童进行咬合调整时需特别谨慎,要考虑其牙齿的生长发育情况。
心理治疗:对于因心理因素导致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可进行心理疏导等心理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缓解疼痛,但儿童应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
六、预防
1.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可通过适当的运动、休闲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儿童应营造轻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减少心理压力。
2.纠正不良咬合习惯:定期检查牙齿,及时处理牙齿排列不齐等问题。儿童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如避免长期吮指等。
3.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咀嚼坚硬食物,保持均衡饮食。老年人要注意选择易咀嚼的食物,保证营养摄入。
4.注意关节保护:避免长时间大张口,注意面部保暖,减少寒冷刺激。儿童在进行可能导致大张口的活动时(如吹奏乐器等)要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