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如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胀、早饱、食欲不振、嗳气;有贫血相关表现,缺铁性贫血可致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巨幼细胞贫血可现面色萎黄、舌炎等;还有少见症状如消瘦、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
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多数患者有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等,疼痛无明显规律性,部分患者进食后症状加重。例如,一项研究对一定数量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发现,约60%-70%的患者存在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情况,其疼痛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可能与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和描述相对不典型,而年轻患者可能更能明确表述疼痛的具体感受。
腹胀:患者常感觉上腹部饱胀,进食少量食物后就有饱腹感,这与胃的消化功能减退有关。胃黏膜萎缩影响了胃的蠕动和消化酶的分泌,导致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从而引起腹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腹胀表现有所差异,比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可能腹胀感更为明显,而经常运动的患者相对腹胀症状可能较轻。
早饱:进食量较正常明显减少就出现饱感,这也是消化功能受影响的表现。早饱的发生机制与胃的排空速度减慢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排空时间延长,使得患者很快就有饱胀感,不想继续进食。对于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早饱症状可能会更突出,因为烟酒会进一步损伤胃黏膜,加重胃的功能紊乱。
消化不良相关的其他表现:
食欲不振:患者食欲下降,对食物缺乏兴趣,这与胃部不适、消化功能减弱密切相关。一些病史较长的患者可能长期存在食欲不振的情况,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健康。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可能食欲变化更明显,需要关注其营养状况的调整。
嗳气:患者会频繁出现嗳气现象,即胃内气体向上经食管排出。嗳气的发生是因为胃内气体积聚,通过食管排出体外。部分患者可能在进食过程中就会出现嗳气,这也反映了胃的消化功能异常。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嗳气症状可能相对更为常见,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
贫血相关表现:
缺铁性贫血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因长期消化不良导致铁的吸收障碍,出现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研究表明,约10%-15%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合并缺铁性贫血,尤其是长期存在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儿童患者若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老年患者则可能因贫血加重机体的疲劳感,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巨幼细胞贫血表现:当存在维生素B吸收不良时,可能引起巨幼细胞贫血,表现为面色萎黄、舌炎、舌乳头萎缩等。维生素B的吸收与胃内的内因子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萎缩可能影响内因子的分泌,从而导致维生素B吸收障碍。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巨幼细胞贫血表现上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贫血症状可能被掩盖,而儿童患者则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反应迟钝等。
其他少见症状:
消瘦:由于长期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消瘦。尤其是病情较重、病史较长的患者,消瘦情况可能较为明显。例如,一些病程超过5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体重可能会下降5kg以上。对于儿童患者,消瘦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指标;对于老年患者,消瘦可能加重机体的衰弱程度,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黑便: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黑便,提示有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多是因为胃黏膜萎缩后,胃内血管暴露,在炎症等因素刺激下发生出血。当出血量较少时,粪便外观无明显改变,需通过大便隐血试验才能发现;当出血量较多时,粪便呈黑色。不同年龄患者出现黑便时的处理方式不同,儿童患者出现黑便需要高度重视,及时排查病因,而老年患者出现黑便则要警惕可能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如胃溃疡、胃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