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产是妊娠不足28周等的终止妊娠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生率约15%-20%,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有伴随症状,相关检查有超声等;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与前列腺素有关,继发性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原发性多经前12小时后行经第1日剧痛,继发性疼痛有渐进性,有伴随症状,相关检查有妇科检查、超声等,特殊人群情况各有不同。
一、定义与发生情况
自然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者。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胚胎因素(如染色体异常等)、母体因素(如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等)、父亲因素(如精子染色体异常等)以及环境因素(如过多接触放射线和化学物质等)有关,其发生率在15%-20%左右。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占痛经的90%以上,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继发性痛经是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其发生情况因个体差异及基础疾病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疼痛特点
自然流产:主要表现为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早期流产时,先出现阴道流血,然后出现腹痛;晚期流产时,先有腹痛,然后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的性质多为阵发性下腹部疼痛,随着流产进程,疼痛可能逐渐加剧。例如,完全流产时,妊娠物已全部排出,子宫收缩,疼痛可逐渐缓解;而不全流产时,部分妊娠物残留宫腔,子宫持续收缩,会出现持续性下腹部疼痛。
痛经:原发性痛经多在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继发性痛经的疼痛多有逐渐加重的过程,疼痛出现时间与原发疾病相关,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多从月经前1-2日开始,月经第1日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但呈进行性加重。
三、伴随症状
自然流产:除阴道流血和腹痛外,若流产合并感染,可出现发热、阴道分泌物有异味等症状。例如,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长,伴有脓性分泌物、下腹压痛明显、发热等,提示可能发生了宫腔感染。
痛经:原发性痛经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继发性痛经除了有与原发性痛经类似的症状外,还会有原发疾病的相关表现,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伴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孕等表现,子宫腺肌病患者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四、相关检查
自然流产:超声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明确胚胎或胎儿是否存活,以及妊娠物是否完全排出等情况。例如,超声下可见宫腔内有无妊娠囊、胚芽及胎心搏动等,以判断胚胎发育情况。血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也有助于判断妊娠状态,自然流产时血hCG水平通常低于正常妊娠相应孕周的水平,且增长缓慢或下降。
痛经:对于原发性痛经,一般通过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主要是排除器质性病变。对于继发性痛经,需要进行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等。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增厚,尤其是后壁明显,内膜线前移;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盆腔内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
五、特殊人群情况
自然流产:对于有多次自然流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孕前检查,包括夫妻双方的染色体检查、生殖系统检查等。在妊娠后要密切监测血hCG及超声情况。对于青春期女性发生自然流产,需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流产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应给予心理支持。
痛经:青春期女性出现痛经,原发性痛经较为常见,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等。对于育龄期有生育要求的女性,继发性痛经可能影响受孕,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更年期女性出现的痛经,需要警惕是否有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癌等,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