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胰腺炎的评估包括临床症状评估(腹痛、消化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脂肪酶、胰酶相关指标、血糖等)、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CP)、胰腺功能试验(直接和间接刺激试验)、内镜检查(ERCP、超声内镜),各检查有不同特点及意义,如CT对胰腺钙化等显示敏感,ERCP可直接观察胰胆管但有创等。
一、临床症状评估
1.腹痛表现:慢性胰腺炎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多为隐痛、钝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在上腹中部或左上腹,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背部,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因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尤其是有长期饮酒史或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的患者,腹痛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反复发作。
2.消化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胰腺功能受损,影响了消化酶的分泌,导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碍。对于有长期吸烟史或既往有胆道疾病病史的人群,这些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或加重。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在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可出现短暂升高,但在缓解期可能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分泌,脂肪酶也主要来源于胰腺,通过检测这两项指标可以辅助判断胰腺的分泌功能状态,但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2.胰酶相关指标:血清弹性蛋白酶-1是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弹性蛋白酶-1水平常降低,它可以反映胰腺腺泡细胞的功能状态,对于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有重要意义。
3.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部分慢性胰腺炎患者可出现胰腺内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相关表现,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糖代谢异常情况,对于有长期酗酒史的患者,更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酗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容易引发血糖紊乱。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是慢性胰腺炎常用的筛查方法之一,可以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回声等情况。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可能出现肿大、萎缩或回声不均匀等表现,但超声检查对胰腺钙化的显示不如CT敏感,对于肥胖患者或胃肠道气体较多的患者,超声检查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2.CT检查: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显示胰腺的形态、胰管扩张情况、胰腺钙化等。典型的慢性胰腺炎CT表现包括胰腺实质钙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胰腺假性囊肿等。对于有腹部外伤史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病史的患者,CT检查能更精准地评估胰腺病变情况。
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能够清晰显示胰胆管系统的形态,对于胰管狭窄、扩张、结石等情况的诊断价值较高。与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相比,MRCP是非侵入性检查,患者痛苦小,但对于一些复杂的胰胆管病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胰腺功能试验
1.直接刺激试验:通过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刺激胰腺分泌胰液,然后收集胰液,测定胰液量、碳酸氢盐浓度和淀粉酶含量等指标,以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但该检查为有创检查,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2.间接刺激试验:如Lundh试验,让患者进食标准餐,收集十二指肠液,测定胰蛋白酶浓度来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间接刺激试验相对无创,但结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胃肠运动功能等。
五、内镜检查
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以直接观察胰胆管的形态,发现胰管狭窄、扩张、结石等病变,同时可以进行活检等操作,但ERCP是有创检查,可能会引起胰腺炎、胆道感染等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其风险收益比。
2.超声内镜(EUS):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胰腺实质、胰管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于小的胰腺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还可以在EUS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但同样属于有创检查,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