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自身免疫因素方面,免疫系统紊乱致自身抗体作用使肥大细胞等活化释放炎症介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人群更易发病;过敏原接触包括吸入性和食物性过敏原,不同年龄人群接触风险有别;感染因素中病毒、细菌感染可激活免疫系统致炎症介质释放,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感染后更易引发;其他因素包含物理因素(机械刺激、温度变化)和精神神经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等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免疫功能)。
一、自身免疫因素
(一)发病机制
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时,自身抗体可作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相关受体等,导致其活化并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从而引发慢性荨麻疹。例如,约50%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其中甲状腺自身抗体与慢性荨麻疹的关联研究显示,部分伴有甲状腺疾病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其自身抗体水平升高与病情活动相关。
(二)相关人群特点
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生,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荨麻疹。比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女性,发生慢性荨麻疹的风险可能高于普通人群。
二、过敏原接触
(一)常见过敏原种类及作用机制
1.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当人体吸入这些过敏原后,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异物,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皮肤风团、瘙痒等荨麻疹症状。例如,花粉季节时,对花粉过敏的人接触花粉后,很快可能出现慢性荨麻疹的发作。
2.食物性过敏原:常见的有鱼虾、蟹、蛋类、牛奶等。食物中的过敏原被机体摄入后,通过消化道黏膜等途径引发免疫应答,促使肥大细胞等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荨麻疹发生。比如有些人食用海鲜后,短时间内就会出现皮肤瘙痒、风团等慢性荨麻疹表现。
(二)不同人群的接触风险
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因食用新添加的食物而接触食物性过敏原,如添加蛋类、鱼虾类辅食时;成年人可能因工作环境等接触吸入性过敏原更多,如从事园林工作的人接触花粉的机会较多。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概率有差异,如喜欢饲养宠物的人群接触尘螨等过敏原的风险增加。
三、感染因素
(一)感染病原体及作用
1.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EB病毒等感染可能引发慢性荨麻疹。病毒感染机体后,可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炎症介质释放,从而诱发荨麻疹。有研究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在病毒感染后病情加重或复发。
2.细菌感染:链球菌感染等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相关。例如,慢性扁桃体炎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研究表明,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链球菌感染灶,清除感染灶后荨麻疹症状有所改善。
(二)不同人群的感染易感性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受到病毒、细菌等感染而引发慢性荨麻疹;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也可能因感染导致慢性荨麻疹发生。不同性别在感染易感性上无显著差异,但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感染后发生慢性荨麻疹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其免疫功能及机体状态受基础疾病影响。
四、其他因素
(一)物理因素
1.机械刺激:摩擦、压力等机械刺激可引起局部皮肤发生风团等荨麻疹表现。比如紧身衣物长时间摩擦皮肤,或长时间行走后局部受压部位出现荨麻疹症状。
2.温度变化:冷、热等温度变化也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例如,突然接触冷水或受冷风刺激后,部分人会出现寒冷性荨麻疹;在炎热环境中,也有部分人因热刺激引发荨麻疹。
(二)精神神经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例如,一些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的人群,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或病情波动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不同年龄人群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因家庭环境等精神因素影响,成年人则多因工作、生活压力等,老年人可能因退休等生活状态变化出现精神情绪改变进而影响慢性荨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