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再造手术有Brent法和Nagata法,前者利用扩张耳后皮肤-筋膜瓣包裹肋软骨支架,周期长、取肋软骨留疤,适用6岁以上肋软骨发育好者;后者用肋软骨支架结合乳突区皮肤,周期稍短、对医生雕刻技术要求高,适用10岁以上乳突区皮肤条件好者。耳垂畸形矫正手术包括耳垂粘连矫正术和耳垂裂矫正术,前者简单、效果明显,后者依裂程度用不同缝合方法,都有相应优劣势。小耳畸形听力重建手术有骨传导听力重建和中耳植入听力重建,骨传导不需破坏中耳结构、有感染风险等,适用外耳中耳严重畸形5岁以上患者;中耳植入利用中耳残余结构,手术复杂、有并发症风险,适用中耳有残余结构5岁以上患者。
一、外耳再造手术
(一)Brent法
1.手术原理:利用扩张后的耳后皮肤-筋膜瓣包裹自体肋软骨支架来构建外耳形态。首先需要进行皮肤扩张,在耳后埋置扩张器,定期注水扩张皮肤,一般需要扩张2-3个月,使皮肤面积足够覆盖再造的耳支架。
2.适用人群:适用于6岁以上,肋软骨发育较好的患者,因为需要取肋软骨作为支架材料,6岁后肋软骨有一定的量可供取材。
3.优势:再造的耳朵形态较为逼真,长期效果较好,皮肤血运由扩张的耳后皮肤提供,成活率高。
4.劣势:手术周期较长,需要多次住院,包括扩张器埋置及注水扩张、二期耳再造手术等;取肋软骨会在胸部留下切口瘢痕。
(二)Nagata法
1.手术原理:采用自体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同时利用乳突区皮肤进行耳廓再造。一期手术将肋软骨支架植入,二期手术对耳廓进行精细塑形。
2.适用人群:适用于10岁以上患者,乳突区皮肤条件较好的情况。
3.优势:手术相对Brent法周期稍短,一次住院完成耳再造的主要手术过程;对乳突区皮肤利用较好。
4.劣势:耳再造的形态逼真度可能略逊于Brent法中扩张皮肤包裹的情况;对医生的雕刻技术要求较高。
二、耳垂畸形矫正手术
(一)耳垂粘连矫正术
1.手术原理:对于耳垂与脸颊粘连的情况,通过手术切开粘连部位,分离组织,重新塑造耳垂形态。
2.适用人群:所有有耳垂粘连情况的患者,年龄一般无严格限制,但儿童患者需要考虑其配合度等因素。
3.优势:手术简单,效果明显,能恢复耳垂正常形态。
4.劣势:术后可能有一定的瘢痕形成,但一般不明显。
(二)耳垂裂矫正术
1.手术原理:根据耳垂裂的程度,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如果是轻度耳垂裂,可直接缝合;如果是较严重的耳垂裂,可能需要采用Z成形术等方法,增加组织的松动度,使缝合后不易再次裂开。
2.适用人群:有耳垂裂的患者,各年龄段均可。
3.优势:能有效修复耳垂裂,恢复耳垂外观。
4.劣势:术后需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感染,影响愈合。
三、小耳畸形的听力重建手术
(一)骨传导听力重建
1.手术原理:通过植入骨传导装置,将声音振动通过颅骨直接传导到内耳,绕过外耳和中耳的病变部分。例如骨锚式助听器(BAHA),手术将钛合金植入体植入颅骨内,外接声音处理器。
2.适用人群:适用于外耳、中耳严重畸形导致传统气导听力不佳的小耳畸形患者,年龄一般在5岁以上,颅骨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植入体固定。
3.优势:不需要破坏中耳结构,对中耳功能无影响;佩戴方便,不依赖外耳和中耳的正常结构来传导声音。
4.劣势:植入体有感染的风险;需要定期维护声音处理器等设备。
(二)中耳植入听力重建
1.手术原理:对于部分中耳结构有一定残余功能的小耳畸形患者,可植入中耳植入装置,如振动声桥(VBR),将声音振动通过中耳结构传递到内耳。需要先评估中耳的残余结构情况。
2.适用人群:中耳有一定残余结构,气导听力较差的小耳畸形患者,年龄一般要考虑中耳结构的发育情况等因素,一般5岁以上患者可考虑。
3.优势:利用中耳残余结构传导声音,对于部分患者听力改善效果较好。
4.劣势:手术相对复杂,对中耳结构的评估要求高;有一定的手术并发症风险,如植入装置相关的感染、机械故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