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低烧呕吐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胃肠功能紊乱、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胃肠道),应对措施有一般护理(休息、饮食调整)、观察病情(监测体温、呕吐情况及其他伴随症状),特殊人群(小婴儿、特殊病史孩子)有不同注意事项,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并治疗。
一、常见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如肠道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孩子感染肠道病毒后,除了低烧(体温一般在37.3-38℃左右)、呕吐外,还可能伴有腹泻、流涕等症状。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除了上述症状外,口腔咽峡部可见疱疹;轮状病毒感染多引起秋季腹泻,常先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同时伴有低烧。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孩子低烧呕吐,病毒累及呼吸道的同时,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引起胃肠道症状。
2.细菌感染:
如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菌有沙门菌、志贺菌等。孩子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同时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低烧。一般除了低烧、呕吐外,还可能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可能呈黏液脓血便等。
泌尿系统细菌感染,如肾盂肾炎,也可能出现低烧呕吐的情况,同时孩子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小婴儿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拒奶等。
(二)非感染因素
1.胃肠功能紊乱:
饮食不当是常见原因,如一次性进食过多、进食过快、食用了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孩子胃肠道消化负担加重,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同时可能伴有低烧,体温一般波动在低热范围。
腹部着凉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孩子腹部受到寒冷刺激后,胃肠道蠕动异常,出现呕吐,体温调节中枢受到一定影响可能出现低烧。
2.其他系统疾病累及胃肠道:
如中耳炎,孩子患中耳炎时,炎症刺激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呕吐,同时伴有低烧,还可伴有耳部疼痛、哭闹等症状。
颅内感染,虽然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导致孩子低烧呕吐,如病毒性脑炎,除了低烧、呕吐外,还可能有头痛、精神差、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需要引起重视。
二、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
1.休息: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年龄较小的孩子需要家长精心照料,减少活动量。
2.饮食调整:
呕吐时应暂时禁食一段时间,一般禁食1-2小时,然后可给予少量多次的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婴儿,要注意调整喂养方式,避免过饱。
适当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给孩子喝少量多次的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尤其是呕吐频繁时,防止因呕吐导致脱水。
(二)观察病情
1.监测体温:密切监测孩子的体温变化,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了解体温的波动情况。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2.观察呕吐情况: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状等。如果呕吐频繁,呕吐物为黄绿色胆汁样物质或伴有鲜血等异常情况,或者呕吐同时伴有精神差、哭闹不止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3.观察其他伴随症状: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腹泻、腹痛、咳嗽、流涕、头痛、抽搐等其他伴随症状,这些症状有助于进一步判断病因。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小婴儿:小婴儿低烧呕吐时更应引起重视,因为小婴儿病情变化较快。要注意观察小婴儿的前囟门情况,前囟门饱满可能提示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同时,小婴儿的喂养要格外小心,避免因呕吐导致误吸,喂奶后要适当拍嗝。
2.特殊病史孩子:如果孩子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免疫缺陷病等,出现低烧呕吐时,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应尽快就医,因为这类孩子病情可能较为复杂,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如果孩子低烧呕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大便常规、头颅CT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