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有运动障碍(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发作、视觉听觉障碍等症状,预防需从孕期保健(合理营养、避免感染、谨慎用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围生期保健(及时处理高危妊娠、正确处理分娩过程、加强新生儿护理)、产后保健(合理喂养、定期体检、预防脑部感染和外伤)入手。
一、小儿脑瘫的症状
(一)运动障碍
小儿脑瘫患儿在运动方面往往存在明显障碍,比如运动发育落后,正常小儿在相应月龄应达到的抬头、坐、爬、站、走等运动里程碑,脑瘫患儿可能无法按时完成。例如,3个月龄还不能抬头,4-5个月龄不能主动伸手抓物等。肌张力异常也是常见表现,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受限;也可出现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肢体松软,缺乏正常的肌肉张力。还可能有姿势异常,如仰卧位时头后仰、下肢伸直,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四肢屈曲等异常姿势。
(二)智力障碍
约有2/3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力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患儿可能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迟钝,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较正常儿童差。
(三)语言障碍
不少小儿脑瘫患儿伴有语言障碍,表现为说话晚、发音不清、口吃等,严重者可能完全不能说话。这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或运动功能障碍影响语言相关肌肉的协调运动有关。
(四)癫痫发作
部分小儿脑瘫患儿会出现癫痫发作,癫痫的类型多样,如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等。癫痫发作可能会对患儿的脑功能进一步造成损害,加重病情。
(五)视觉、听觉障碍
一些患儿存在视觉障碍,如斜视、视力低下等;也可能伴有听觉障碍,表现为听力减退等。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可能累及视觉和听觉相关的神经结构。
二、小儿脑瘫的预防
(一)孕期保健
1.合理营养:孕妇在孕期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例如,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等,叶酸缺乏可能增加胎儿神经管畸形的风险,而神经管畸形与小儿脑瘫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2.避免感染:孕期要注意预防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孕妇应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若感染病毒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3.谨慎用药:孕妇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在孕期不要自行随意用药,如有疾病需要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4.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孕妇要远离有害物质,如放射线、化学毒物等。避免长时间接触电脑、手机等有辐射的设备,避免接触农药、油漆等化学物质。
(二)围生期保健
1.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对于高危妊娠,如妊娠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胎儿的健康。
2.正确处理分娩过程:在分娩过程中,要确保分娩顺利,避免胎儿出现缺氧、窒息等情况。对于早产、难产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吸氧、助产等,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因为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小儿脑瘫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加强新生儿护理:新生儿出生后要加强护理,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要进行密切观察和特殊护理,预防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都可能增加小儿脑瘫的发病风险。
(三)产后保健
1.合理喂养:新生儿出生后要进行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免疫球蛋白,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选择合适的奶粉,并注意正确的喂养方法,保证婴儿摄入充足的营养。
2.定期体检:新生儿和婴幼儿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小儿脑瘫的可疑迹象,如运动发育落后等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3.预防脑部感染和外伤:要注意预防小儿脑部感染,如及时接种疫苗预防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同时要加强对小儿的看护,避免脑部外伤的发生,因为脑部感染和外伤都可能导致小儿脑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