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肌腱腱鞘炎是常见手部疾病,又称弹响指或扳机指,由屈指肌腱在腱鞘内长期反复摩擦致腱鞘炎症、增厚、狭窄,引起疼痛、弹响等。病因有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弹响卡顿、肿胀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休息、热敷、封闭、康复锻炼)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轻症,手术用于重症。
一、病因
1.年龄因素
成年人:多见于手工劳动者、键盘操作者等,由于手部频繁进行屈伸活动,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容易引发屈指肌腱腱鞘炎。例如长期从事刺绣、弹琴等工作的人群,手部肌腱反复运动,增加了发病风险。
儿童:先天性因素较为常见,多与腱鞘先天性狭窄有关。新生儿或婴幼儿的屈指肌腱腱鞘发育异常,导致肌腱在腱鞘内通过困难,随着生长发育,活动增多时逐渐出现症状。
2.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重复性的手部运动,如长时间打字、织毛衣、玩手机游戏等,会使屈指肌腱和腱鞘之间的摩擦增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容易引发腱鞘炎。
3.疾病因素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增加屈指肌腱腱鞘炎的发病风险,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炎症可波及腱鞘,导致腱鞘炎症、增厚;痛风患者血尿酸沉积在腱鞘内,引起局部炎症反应,进而诱发腱鞘炎。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早期患者多在手指屈伸时感到掌指关节掌侧疼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加重,甚至休息时也会有疼痛感觉。
弹响或卡顿:手指屈伸时,由于腱鞘狭窄,肌腱通过困难,会出现弹响,严重时可发生屈伸活动受限,出现卡顿现象,就像手指被“扳机”卡住一样,所以也称为扳机指。
肿胀:患病的掌指关节掌侧可出现轻度肿胀,有时可摸到硬结。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成年人:症状往往与手部的职业性活动密切相关,比如长期用手工作的人,症状在劳累后会明显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随着病情发展,缓解期会逐渐缩短。
儿童:通常在出生后或婴幼儿期就能发现手指屈曲,不能伸直,家长可发现患指的掌指关节处有硬结,被动伸直手指时可感到阻力,有时可伴有弹响。
三、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手指的屈伸活动情况,触摸掌指关节掌侧是否有压痛、硬结,以及能否诱发弹响等。例如,检查屈指肌腱腱鞘炎时,医生会握住患者手指的近节指骨,然后屈曲和伸直指间关节,若能引出疼痛和弹响,有助于诊断。
2.影像学检查:一般情况下,X线检查对屈指肌腱腱鞘炎的诊断价值不大,但有时可用于排除其他骨骼病变。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腱鞘的厚度、肌腱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积液等,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磁共振成像(MRI)也可用于评估肌腱和腱鞘的病变情况,但通常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休息:减少患病手指的活动,让肌腱和腱鞘得到充分休息,这对于缓解症状非常重要。比如手工劳动者应暂时停止相关工作,键盘操作者减少打字时间等。
热敷:可以用温水浸泡手部,或用热毛巾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局部封闭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封闭治疗,起到抗炎、减轻粘连的作用。但需要注意,多次封闭治疗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肌腱断裂等风险,所以要谨慎使用,尤其对于儿童患者,应尽量避免频繁封闭治疗。
康复锻炼:在症状缓解期,可进行手指的屈伸功能锻炼,如缓慢地进行手指的弯曲和伸展运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儿童患者的康复锻炼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动作要轻柔,避免强行扳动手指,以免造成损伤。
2.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手指功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肌腱的卡压。手术方式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和近年来逐渐开展的微创手术等。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促进手指功能的恢复。儿童患者的手术需更加谨慎,要充分评估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术后的康复护理也至关重要,家长要密切配合医生,帮助孩子进行手指的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