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有掌侧、背侧、尺侧三种入路。掌侧入路适用于大部分累及掌侧关节面的不稳定关节内骨折,操作包括切口、分离、显露、复位、内固定等;背侧入路针对背侧骨折情况,能暴露背侧骨折端,操作有切口、分离、显露、复位、内固定等;尺侧入路适用于累及尺侧的骨折,操作包含切口、分离、显露、复位、内固定等,不同入路在解剖基础、适用情况及不同人群操作要点和步骤上各有特点。
一、掌侧入路
1.解剖基础与适用情况
掌侧入路主要基于桡骨远端掌侧的解剖结构。桡骨远端掌侧有重要的血管神经束走行,如正中神经等。对于大部分累及掌侧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不稳定的关节内骨折,掌侧入路是常用的选择。其能够较好地暴露骨折部位,便于对关节面进行复位和内固定。例如,在一些粉碎性的桡骨远端骨折且关节面损伤明显的情况下,掌侧入路可以清晰地看到骨折的全貌,有利于精确复位。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掌侧入路的操作要点略有不同。在儿童患者中,由于其骨骼和软组织的发育特点,操作时需更加轻柔,避免损伤骨骺等结构。女性患者可能由于软组织厚度和解剖结构的个体差异,在分离软组织时要注意保护血管神经。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因局部可能存在血管神经病变或软组织血运不佳的情况,操作中更要仔细,防止出现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2.手术操作步骤
首先进行皮肤切口,通常采用S型或直切口,起自前臂远端掌侧横纹近侧约2cm,向远侧延伸至腕横纹稍远。然后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保护浅静脉和皮神经。接着分离掌长肌和桡侧腕屈肌间隙,显露旋前方肌,将旋前方肌做舌形瓣切开或横行切断并向两侧翻转,从而暴露桡骨远端掌侧骨折端。之后进行骨折复位,通过牵引、撬拨等方法恢复桡骨的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然后选择合适的钢板进行内固定,钢板通常放置在桡骨远端掌侧。最后缝合切口,关闭手术切口。
二、背侧入路
1.解剖基础与适用情况
背侧入路主要针对桡骨远端背侧的骨折情况。背侧入路能够暴露桡骨远端背侧的骨折端,对于一些单纯背侧移位的骨折或者某些特定类型的骨折有较好的显露效果。例如,对于一些背侧皮质粉碎但关节面损伤相对较轻的骨折,背侧入路可以较为方便地进行复位和内固定。
在不同人群中,背侧入路也有不同的考虑。老年患者可能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的特点有所不同,操作时要注意骨质量,避免钢板固定不牢固。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在背侧入路操作中,主要是根据具体的骨折情况调整操作力度和范围。对于有类风湿关节炎等病史的患者,关节周围可能存在粘连等情况,在分离软组织时要更加小心,防止加重关节的损伤。
2.手术操作步骤
皮肤切口一般选择在桡骨远端背侧,沿伸肌腱之间的间隙切开,通常采用L形或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分离伸肌腱,将伸拇长肌和伸指总肌向两侧牵开,显露桡骨远端背侧骨折端。然后进行骨折复位,通过手法或器械辅助恢复骨折的对位对线,之后放置背侧钢板进行内固定。最后缝合切口,关闭手术创口。
三、尺侧入路
1.解剖基础与适用情况
尺侧入路主要涉及桡骨远端尺侧的解剖结构,适用于一些累及尺侧的桡骨远端骨折。例如,对于伴有尺骨茎突骨折且骨折块影响桡尺关节稳定性的桡骨远端骨折,尺侧入路可以很好地暴露尺侧骨折端,便于对尺侧骨折进行处理以及恢复桡尺关节的稳定性。
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中,尺侧入路的操作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儿童患者的尺侧结构发育未完全,操作时要避免损伤尺侧的骨骺和重要结构。女性患者尺侧的软组织情况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分离软组织时要注意保护尺侧的血管神经。对于有尺侧既往手术史等病史的患者,局部可能存在解剖结构的改变,操作前需要仔细评估,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2.手术操作步骤
皮肤切口选择在桡骨远端尺侧,沿尺侧腕伸肌等肌腱的间隙切开。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分离相关肌腱,显露桡骨远端尺侧骨折端。进行骨折复位,恢复桡骨远端与尺骨的相对关系,然后放置合适的内固定物进行固定。最后缝合切口,关闭手术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