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无危害性物质过度反应,症状多样、发生快,靠病史和过敏原检测诊断,治疗需避过敏原及依症状用药;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苔藓样变易复发,靠病史等诊断,治疗分分期选药;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患过敏或湿疹各有不同情况需特殊对待。
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花粉、尘螨等过度反应,当这些过敏原进入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的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应答。例如,有些人接触花粉后,免疫系统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过敏症状出现。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等,外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
临床表现:
过敏:症状多样,可表现为皮肤症状如荨麻疹(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接触性皮炎(接触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也可出现呼吸道症状如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支气管哮喘(喘息、气急等);还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过敏症状的发生速度较快,接触过敏原后短时间内即可出现。
湿疹: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皮疹多对称分布,瘙痒剧烈,不同部位的湿疹有其特点,如手部湿疹可因接触外界刺激物而加重,面部湿疹可影响美观等。湿疹的病程相对较长,症状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不是接触相关因素后立即出现典型的全部症状。
诊断方法:
过敏:主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接触过敏原的情况、症状出现与接触物的关系等,还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上,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15分钟内出现皮肤红肿、发痒的反应。
湿疹:主要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等进行诊断,一般没有特定的实验室检测来确诊湿疹,需要与其他类似皮肤病进行鉴别诊断,如需要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而湿疹多对称分布,皮疹形态多样。
治疗原则:
过敏: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治疗过敏的重要措施。然后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治疗,轻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重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如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时需立即抢救。
湿疹: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避免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如避免热水烫洗、过度搔抓等。根据湿疹的不同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急性期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等,也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发生过敏或湿疹时需特别注意。儿童过敏时,要避免接触常见的儿童过敏原,如某些食物(牛奶、鸡蛋、坚果等)、宠物毛发等。儿童湿疹,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在护理上要更加注意皮肤保湿,选择温和的护肤品,穿着宽松、棉质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在治疗上,儿童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抗组胺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过敏或湿疹时,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过敏反应可能表现不典型。老年人过敏时,要仔细排查可能的过敏原,如环境中的灰尘、霉菌等。老年人湿疹,皮肤干燥情况更明显,保湿是重要的护理措施,同时要注意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在用药方面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过敏或湿疹时,过敏的处理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尽量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等非药物方式缓解症状。妊娠期湿疹的治疗也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如保湿等基础护理以及相对安全的外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