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主要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和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慢性牙周炎多见于35岁以上成人,与菌斑微生物感染及全身因素相关,有牙龈炎症等症状,牙槽骨多呈水平型或垂直型吸收;侵袭性牙周炎分局限型和广泛型,局限型好发于年轻人,有特定患牙及牙槽骨吸收特点,广泛型累及全口多数牙且进展快;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是全身疾病在牙周组织的表现,有相应全身疾病症状,牙槽骨吸收与全身疾病相关且严重程度受全身疾病控制情况影响。
一、慢性牙周炎
1.特点
发病情况:是最常见的牙周炎类型,多见于35岁以上成人,男女均可发病,但男性略多于女性。其发生与局部菌斑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全身因素影响,如吸烟、糖尿病等会增加发病风险或影响病情进展。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牙龈通常呈暗红色,质地松软,易出血,有炎症性肿胀。随着病情发展,牙周袋逐渐加深,牙槽骨不断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逐渐丧失,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病程进展缓慢,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在不同的阶段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变化,患者早期可能仅感觉牙龈不适、刷牙出血等,容易被忽视。
牙槽骨吸收特点:牙槽骨吸收多呈水平型或伴有一定程度的垂直型吸收。水平型吸收是牙槽骨从嵴顶向根方均匀吸收,使牙槽嵴高度降低;垂直型吸收则是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形成骨下袋,即牙周袋底位于牙槽嵴顶的根方,牙槽骨壁呈现垂直或斜行的破坏。
二、侵袭性牙周炎
1.特点
发病人群: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通常发生于青春期至25岁的年轻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发病年龄相对较广,可在30岁以下或更年长人群中发病,但也有其特定的好发年龄范围。患者的家族中常有类似患者,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可能与特定的基因多态性有关。
临床症状
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典型表现为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或)切牙的邻面有附着丧失,至少波及两个恒牙,其中一个是第一磨牙。其他患牙不超过两个。牙龈炎症可轻可重,但却有深牙周袋形成,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根方,牙槽骨呈吸收破坏,第一磨牙的牙槽骨吸收常呈垂直型,切牙区多为水平型吸收。患者一般口腔卫生状况较好,但却出现了与口腔卫生状况不相匹配的严重牙周破坏。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累及全口大多数牙齿,患牙有明显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牙龈炎症明显,可伴有牙龈出血、溢脓等症状。患者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如数月至数年)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情况,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
牙槽骨吸收特点: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中第一磨牙的牙槽骨吸收多呈垂直型,切牙区多为水平型吸收;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则是全口多数牙齿的牙槽骨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破坏,包括垂直型和水平型等多种吸收方式,且病情进展相对较快,牙槽骨吸收速度比慢性牙周炎更快。
三、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1.特点
发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这类牙周炎是某些全身疾病在牙周组织的表现,如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牙周炎,糖尿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代谢和修复能力,使牙周炎症不易控制,牙槽骨吸收加速,牙齿松动脱落的风险增加。其他如艾滋病患者也可能出现牙周相关病变,如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等,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低下密切相关,由于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容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导致牙周组织出现严重的破坏。
临床症状:除了具有一般牙周炎的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等表现外,还会有全身疾病相关的症状。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症状;艾滋病患者可能伴有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现。而且牙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全身疾病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全身疾病控制不佳时,牙周炎病情也会加重。
牙槽骨吸收特点:与全身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关。以糖尿病为例,牙槽骨吸收可能呈现出加速进展的特点,并且在控制血糖后,牙周炎的进展可能会有所减缓,但很难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因为高血糖环境已经对牙周组织造成了长期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