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牙齿松动常见原因有牙周炎、外伤、咬合创伤,治疗包括牙周基础治疗、松牙固定或拔除修复等,治疗中需考量全身健康、维护口腔卫生、注意修复后事项,预防要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洁治、纠正不良习惯与控制全身疾病。
一、老年人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式
(一)牙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
原因:老年人由于口腔卫生维护不佳等因素,容易引发牙周炎,牙周炎会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从而使牙齿松动。据相关研究,老年人群中牙周炎的患病率较高。
治疗方式:首先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洗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如果牙齿松动较为严重,在牙周炎症控制后,可根据情况考虑进行松牙固定术,通过牙周夹板等方式将松动牙与相邻稳固牙齿固定在一起,以暂时保留松动牙齿;若牙齿过于松动无法保留,则需拔除后进行修复,如种植牙、活动义齿或固定桥修复等。
(二)外伤引起的牙齿松动
原因:老年人可能因意外摔倒、碰撞等导致牙齿外伤,引起牙齿松动。
治疗方式:轻度外伤导致的牙齿松动,需要让患牙休息,避免咀嚼硬物,一般可自行恢复。如果松动较明显,需进行固定治疗,固定时间根据牙齿恢复情况而定,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若外伤导致牙齿折断等严重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拔除或相应的修复治疗。
(三)咬合创伤导致的牙齿松动
原因:不良的咬合关系,如牙齿过度磨损、有早接触点等,会造成咬合创伤,引起牙齿松动。
治疗方式:首先需要进行咬合调整,通过调磨牙齿的早接触点等方式,消除咬合创伤。如果是由于牙齿过度磨损等原因导致的咬合问题,可能还需要进行修复治疗,如制作咬合板等,以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从而缓解牙齿松动情况。
二、老年人牙齿松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一)全身健康状况的考量
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进行牙齿松动治疗前,需要对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控制。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60mmHg以下等,以降低治疗过程中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理想的水平,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7.0mmol/L左右等,以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二)口腔局部卫生的维护
老年人即使在牙齿松动治疗后,也需要特别注重口腔局部卫生。要坚持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等辅助清洁工具,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同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治,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处理。
(三)修复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如果牙齿拔除后进行了种植牙、活动义齿或固定桥修复等,老年人需要注意:种植牙修复后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过早咀嚼过硬食物;活动义齿修复的老年人要注意义齿的清洁和保养,每天取下义齿进行清洁,晚上睡觉前最好将义齿取下浸泡在清水中;固定桥修复的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基牙,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观察基牙和修复体的情况。
三、老年人牙齿松动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可有效预防龋齿和牙周炎。刷牙时要注意牙齿的各个面,包括唇面、舌面、咬合面等都要刷到。同时,使用牙线等工具清洁牙缝,清除食物残渣和菌斑。
(二)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
建议老年人每半年至一年到口腔科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口腔内各个牙齿的检查、牙周情况的检查等。同时,定期进行洁治(洗牙),一般每年1-2次,及时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等,预防牙周炎的发生,从而减少牙齿松动的风险。
(三)纠正不良的咬合习惯和生活方式
老年人要避免长期单侧咀嚼等不良咬合习惯,防止咬合创伤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减少过于坚硬、黏性大的食物的摄入,避免对牙齿造成过度磨损或损伤。另外,要积极控制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口腔健康,增加牙齿松动的发生几率。



